导读:爱尔兰是一个美丽的岛国,在英国的西边,是北美到欧洲的通道咽喉。爱尔兰岛面积8.4万平方公里,与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的不列颠岛只有一道窄窄的海峡,最短处只有10海里,真正的一衣带水。爱尔兰岛还有个特点,就是这个岛四周高山,中间盆地,人民大多生活在中间盆地,所以没有像英国、日本等岛国那样从海上往外发展。这里河流纵横,土体肥沃,绿树成荫,草原连绵,素有“翡翠岛国”之称。英国长期控制着爱尔兰岛,直到一场大饥荒,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
美丽的爱尔兰海岸
一、世外桃源爱尔兰
大约在公元前年左右,爱尔兰岛就已有人定居,他们是从不列颠到来的。公元前6世纪,凯尔特人在欧洲向外迁移,有的到了英格兰,也有部分又从英格兰来到爱尔兰。他们在这里形成自己的文化,逐渐建立*权。这一时期,爱尔兰全境有五个大的王国,他们是厄尔斯特、康诺赫特、蒙斯特、南伦斯特和北伦斯特,这就是所谓的“五王统治”时期,这五个王国下面又有许多小的王国。这些小王国叫“图尔斯”(Tuath),当时爱尔兰大约有个“图尔斯”。
在“五王统治”时期,最厉害的国王会被大家公认为“最高国王”,他可以不定期召集“诸王会议”,决定全岛大事。第一个最高国王是康诺赫特王国,即所谓的“康族”,其统治延续到公元年,“康族”也就成为了爱尔兰民族统一的象征。因为生活在中间盆地,爱尔兰人很少到海边,他们过着农耕生活,自给自足,一派世外桃源。他们也没有什么货币的概念,交换物品,以牛作为货币。公元5世纪,基督教传入爱尔兰。因为地域特点和强烈的民族性原因,他们到现在还是天主教国家,只有北爱尔兰部分地区是新教。
欧洲的宗教分布
二、英国吞并了爱尔兰
爱尔兰离着英国这么近,当然一直受侵扰。实际上,它是英国最早的殖民地,而外界对它的侵略,很早就开始,一直没有间断。最早的应该是公元年左右“维京海盗”的入侵,当时的维京人在沿海四处出击,到处劫掠。维京人是欧洲北部的人种,他们以海为家,划着小船打遍沿海一带,连英格兰都被他们统治了很多年。维京人每到一处,喜欢抢劫教堂和修道院,因为教会金银珠宝多,都是有钱信教的地主捐赠的。
实事求是地讲,维京人四处抢劫也有好处,那就是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当然坏处就是破坏了文化的流传,因为当时的书籍都在教会,维京人又不喜欢书,所以毁坏无数。爱尔兰因为一直不是统一的国家,岛内众多小国,他们难以组织起来反抗维京人,直到公元年,一个叫布赖恩·博鲁的国王带领大部分爱尔兰人在克隆塔尔弗战役中彻底打败维京人。爱尔兰有走向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趋势。
英国人想爱尔兰不是一天两天
但是,走了维京人,来了诺曼人。公元~年,诺曼人大举入侵爱尔兰,打断了爱尔兰走向统一的可能。年10月17日,“运气不错的”亨利二世占领爱尔兰,因为宗教原因,罗马教皇也站在亨利二世一边,亨利二世获封爱尔兰国王,开始了英格兰殖民爱尔兰的历史,爱尔兰原有的本土王朝土本瓦解。爱尔兰应该是英格兰的第一个殖民地,年,英格兰规定,爱尔兰必须实施英国的法律和惯例,这实质上就是吞并了爱尔兰。年,英国国王开始派驻爱尔兰的总督,全权代行国王在爱尔兰的统治,一直延续到年。
爱尔兰人一直没有停止反抗,他们的反抗使英国感到了危机,英格兰用武力进行压制,同时实行更加严格的统治,颁布歧视性的规定。比如年实行的“35项法令”,甚至包括:英国人不得收养爱尔兰人的子女;不得同爱尔兰人通婚;不得向爱尔兰人出售马匹或甲胄;等等。虽然这些法令加强了英格兰的统治地位,但是,由于爱尔兰人的不断抗争,英格兰人在爱尔兰的统治区域也大大缩减。此后,英格兰与爱尔兰就一直势如水火地对立着,一个要统治、要吞并;一个“反吞并”、要独立。这样的形势一直持续到年,终于爆发了爱尔兰独立战争。
爱尔兰农村
三、大饥荒中的爱尔兰
本来就对英国人的统治不服气,爱尔兰人对英国人没有好感,他们只要有机会就反抗英国人。电影“勇敢的心”里有一个爱尔兰人帮助苏格兰人反抗“长腿爱德华”就是这个历史的写照。但真正让爱尔兰人对英国人恨之入骨的,是因为一场持续三年的大饥荒;也正是这场大饥荒,许多爱尔兰人渡过大西洋到美洲讨生活,从此改变了美国的结构。到现在,可以说美国*坛,爱尔兰人占据大半江山。
因为爱尔兰是一个盆地,这里的人就不愿意在海上讨生活,他们甚至连鱼都不会做。爱尔兰人的主食一直是马铃薯,在爱尔兰有句谚语:除了结婚和马铃薯,人生没有更大的事。可见马铃薯在爱尔兰的重要性。但是,在年,爱尔兰出现了马铃薯枯萎病,到年底,几乎一小半的马铃薯烂在地里,那些没有烂的收回家的马铃薯,虽然外面看完好无损,实际里面也是烂的。好在爱尔兰还有储备,全国度过了颗粒无收的一年。
土豆改变爱尔兰
更加糟糕的情况出现在第二年,马铃薯枯萎病更大规模爆发了,全国马铃薯绝收,国家储备也没有了。爱尔兰人立刻陷入没有粮食的状态,即使富人阶层也没有粮食,何况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这种史无前例的全国“大饥荒”一直持续到年,伴随着饥荒,营养不良的人们出现了各种传染性疾病,仅仅一种叫“饥荒热病”的斑疹伤寒就夺去了25万人生命,而在大饥荒中饿死的人高达万人。这个比例对于一个只有万人的岛国来说,是毁灭性的。
为了逃避灾荒,大约万爱尔兰人从海上跑到美洲的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地方,制造了上个世纪世界最大的人口流动潮。逃到美国的人口大约万,因为据说那里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是“天选之国”。这么多的爱尔兰人涌入美国,不可避免地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不小的混乱,当时一名美国官员说:爱尔兰人如同摧毁罗马帝国的蛮族一样涌入美国。但是,正是这些人,来到美国后,他们为了活下去,成为美国一个年代的廉价劳动力,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变化。当然,为了活下去,和意大利人一样,有的爱尔兰人成立了自己的黑帮,这就是与“黑手*”齐名的“爱尔兰帮”。
逃往美国的爱尔兰人
今天的世界各地,遍布爱尔兰人,他们和犹太人一样是一个“最全球化”的民族,现在美国的爱尔兰裔有多万人,许多人都是美国精英,美国总统或多或少都有爱尔兰血统。比如里根、布什、克林顿、奥巴马、特朗普等等,有的还是完全纯正的爱尔兰家族,比如肯尼迪家族。据统计,美国总统有三分之一是爱尔兰裔,可见爱尔兰人在美国的实力,说他们控制了美国,也不过分;因为想要当上总统,背后的财团势力最为关键,所以在美国的爱尔兰人基本掌握着美国的经济命脉。
爱尔兰大饥荒时,英国人干啥了呢?英国人是冷血的,他们霸占了爱尔兰几乎所有的耕地,但对这场灾难,他们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们甚至认为,这是上帝对不听话的爱尔兰人的惩罚,谁让你们总要独立。当时的奥斯曼帝国为饥荒中的爱尔兰捐赠了一万英镑和三船土豆,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只捐了英镑。英国派往爱尔兰的总督甚至还把爱尔兰的粮食出口到美洲赚钱,运粮船就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出发。
美国的爱尔兰大饥荒的纪念雕塑
实际上对于殖民地,英国人从来不管这里人的死活的,比如印度的大饥荒、孟加拉的大饥荒,饿死的人更多,但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说:饥荒是他们自己的事,谁让他们像兔子一样快的繁殖呢。爱尔兰灾害爆发之初,当时的《泰晤士报》的观点是:灾害的好处是能让懒散堕落的爱尔兰人学会自立,因而“饥荒是一种伪装起来的赐福”。而当时的英国财*部常务次官查尔斯·屈维廉更是说:
爱尔兰饥荒完全是“上帝对懒惰、不自立的民族下的判决;上帝给爱尔兰降灾,让它受到教训的时候,灾祸不应该由我们缓和得太多。自私而懒惰的人,一定要吸取教训,这样整个爱尔兰才能出现全新的兴旺面貌”。
爱尔兰人把英国人恨之入骨,一点也不奇怪。大饥荒带来了大觉醒,从此,爱尔兰彻底走上与英国决裂的道路,终于在年爆发了“复活节起义”。此时的英国正忙着打世界大战,为了平息后院,他们不得不一次性给爱尔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自治邦地位,即高度自治,但还是英联邦国家;二战结束后,英国已经不行了,自己成了一陀翔。年,爱尔兰宣布成立共和国,退出了英联邦,彻底独立;年,爱尔兰加入联合国;年,爱尔兰加入欧共体,也就是今天欧盟的前身。
复活节起义
四、英国人留下的小尾巴
英国人素有给别人挖坑的习惯,对于爱尔兰也是一样,他们弄出个北爱尔兰问题,实际就是那里的人大多是英国人。英国占领爱尔兰的时候,出台法律:在爱尔兰有封地的人,必须到爱尔兰生活,否则,收回封地。这样大批英国人来到爱尔兰岛,他们大多生活在岛上最富裕的北部。这些人不希望独立,所以北爱尔兰问题一直不能解决,因为投票独立不能通过。但这里又远离英国,和爱尔兰连体。
一直北爱尔兰问题搞得英国焦头烂额,那里的爱尔兰人要独立,天天打,还成立了“自由*”、“解放*”,但公投独立又明显不能过。现在英国脱欧了,爱尔兰是欧盟国家,但是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他们当然也不在欧盟了,那么以后的经贸往来怎么办?这是英国和欧盟谈判的一个大问题。
英国人在世界挖了无数的坑,这个坑是挖给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