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的过渡,当时百般艰难,一天蓦然回首,原来已经飞渡千山。回顾十多年的创业生涯,这或许是“英伦贵族”的品牌缔造者张卿体会最深的一句话。
悖论
指间尺度的艺术启蒙
盘点十多年的西装私人定制事业生涯,在张卿看来,最困难的地方,不是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或者品牌的打造与提升,而是要时刻解决服务过程中的一个悖论。
“专业审美与大众诉求之间的差异,这是任何一个西装定制品牌都必须面对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张卿解释,“它需要每一位从业人员不遗余力地去推广、普及西装文化,需要整个社会层面主动接纳,从而达成一种审美共识,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在谈到悖论的微妙之处,张卿以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
审美无法用数值量化,所以掌握这种度,不是单纯的技术工艺无法解决,要通过艺术化的体察,把各持一端融为浑然一体。
在品牌创立之初,受制于西装文化尚未完全在社会层面得以普及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从业人员的专业审美与顾客诉求之间南辕北辙的局面。
“比如,我们从业人员接受的是国际流行元素,是专业层面的审美,而普罗大众的诉求是自身审美的外在表达,而且很难在第一时间转变既有的眼光,”张卿表示,“更加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即使用户的审美层次达到一定的高度,具体到徐州这种级别的城市,很难享受到更加贴近前沿款式的服装。”
据了解,在“英伦贵族”品牌创立前,曾在杭州从事服装行业多年的张卿现象:徐州地区流行的最新服装款式,往往滞后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两到三年。
或许正是基于这个发现,促使了张卿决定去改变这种现状。年,“英伦贵族”应运而生。
从品牌创立,“英伦贵族”就被定位于高端手工西装定制的细分领域,这在徐州还是一个空白市场。这也是一个和时间对*的决定,颇有孤注一掷的意味:
很难想象,一个高端手工西装定制品牌能在徐州打开市场。但是张卿并没有质疑自己的决定,因为她明白,自己不喜欢赚“快钱”,而这个空白市场恰好需要“挥霍”大把的时间,以时间换空间才能让品牌走得更远。
在张卿看来,解决专业审美和大众诉求之间的悖论,前提是需要整个社会层面对西装文化和审美的进一步了解,这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需要强化用户对定制西装的情感注入,完全有别于成品西装呈现的范式化审美,立竿见影却会视觉疲劳。
为此,张卿首先确定了文化导入战略,通过在与顾客的交流过程中,普及西装定制文化,从专业审美到设计理念,从色彩搭配到款式分类,从历史演变到潮流新款,无不成为张卿与顾客谈论的话题。
通过这种交流,能切身体会到用户对西装定制的了解,即使不会成为‘英伦贵族’的顾客,至少他对西装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创业前期的张卿,似乎并没有把盈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是通过文化普及的方式,培植未来市场。
事实证明,张卿这场与时间的对*,最终获得全胜。
谋变
张弛之间的艺术哲学
唯一没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从“英伦贵族”的品牌影响,到张卿个人的阅历成长,时间给予的一切,似乎都汇成了一种艺术化哲学。
“英伦贵族”品牌在成立仅一年后,张卿通过环比、同比企业的业绩和报表后敏锐地发现,其品牌效应出现了“高原现象”。张卿解释说:
这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对应到企业管理领域,就是在品牌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企业效益呈现暂时停顿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张卿决定从头开始,全面复盘了此前的所有业务,包括回访客户、收集反馈,对定制的服装在版型设计、数据测量、顾客身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一核对检查。
这次复盘可以说是“英伦贵族”品牌的一次蜕变。“它让我跳出了唯数据是从的误区,这也是很多西装定制从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地方。”张卿认为。
经过复盘,张卿最大的发现就是,数据完全准确,服装与顾客身型也完全契合,所有的问题最终都集中在了一个点上:视觉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顾客普遍反映的“不美观”。
这个结论,让张卿恍然大悟:对于绝大部分西装定制品牌而言,根据测量出的各种数据,做出一套与顾客身形契合的衣服,就已经达到了定制标准。但是,这个思路又在一定程度上跳进了成品西装的窠臼,只是在制作层面区别于手工作业与大机器生产。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取决于量体师通过个人经验,以及对布料、工艺的把握,实现量身尺寸与个人风格之间的协调,把握住“度”才是关键所在。
张弛之间的“度”,既有针对不同布料表现出的线条改变,也有缝纫过程中拉伸造成的细微差别,它更接近于一种艺术呈现。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我们行业,同样不能过于依赖数据,它只是一组冷冰冰的数字,而艺术品是有温度的。
张卿深刻地认识到,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相当于和其他品牌拉开了一定的距离,而且这个距离无法用数字衡量。
“英伦贵族”显然已经解决了这个大部分服装定制品牌依然无法打破的制约瓶颈。“英伦贵族”对每位顾客的身型差异、肢体结构甚至日常动作习惯都进行了细致研究。
在建立详细准确的数据基础上,通过数据对照不同风格、版型以及用户诉求,从而寻找到艺术审美与顾客诉求相统一的契合点。“英伦贵族”除了建立详尽的顾客数据库之外,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高端人才的引入。
“陆老师作为高级西服量体师已经有四十余年的从业经验,19岁开始学习,在服装定制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从设计到版型,以及对测量数据的掌握,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张卿对陆老师的精湛技艺不吝溢美之词。
格局
静水流深的艺术体悟
莎士比亚曾经在《哈姆莱特》中写下这样一句话:Tailormakestheman。直译过来可以理解为“裁缝定义了男人”。那么,谁又能定义全定制西装呢?在徐州,这个使命交给了“英伦贵族”。
十多年来,“英伦贵族”一直在润物无声中表现出强劲的品牌张力。植根徐州本土十二年之后的今天,“英伦贵族”开始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全国连锁的市场格局已然呼之欲出。和品牌一起成长的,还有张卿本人。
当自己还在校园读经济贸易专业时,张卿就心怀服装设计师的梦想:
那个时候,经常会幻想设计各种服装,喜欢把生活中一些美好的元素比如花花草草,融入到自己设计的衣裙上,现在想来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或许她本人也不会想到,在告别校园10年后,真的拥有了自己一手打造出的高端服装品牌。
“我就觉得,创立的这个品牌,其实也是我个人提升的一个平台,”张卿坦言,“通过它,让我不断成长、成熟,影响着我的价值观、世界观,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
年至年,张卿在厚德企业管理参加了经营密码与盈利密码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同时在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等MBA相关专业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还入选为亚东会徐州区域副会长。期间,又选择了中国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剥离“英伦贵族”品牌创始人的身份标签,张卿还有一个头衔:徐州文化艺术促进会理事。生活中的她,更倾向于选择做一个诗书女子:
收藏手工艺品,摆弄花花草草,钟爱古典文学……这些生活中的爱好,似乎都与企业经营并无太大的交集。“实际上是有的,”张卿认为,“都需要‘挥霍’大把的时间。”
的确,和赏花、品茶、读书、收藏这些爱好相比,一套西装的完成更需要大把的时间见证它成为艺术品的每一个细节。
要知道,每一件绣着“英伦贵族”品牌的西装,都经过了道工艺,40小时的制作工时,其中还有高达95%的手工完成占比。
这一组数据,放在全国的高端西装私人定制领域,都足以让大部分品牌黯然失色。对“英伦贵族”的品牌影响力最具说服力的佐证之一,就是越来越多来自英国的订单:一个缔造了高级定制男装圣地萨维尔街的国家,成为“英伦贵族”的海外主场。
如果是在十年前,张卿的案头、枕边,多是关于服装设计和缝纫工艺等专业书籍;大约五年后,她开始广泛涉猎企业管理、金融财经等经营类书籍。
“现在,更喜欢古典文学多一点,”张卿意识到这种转变后表示,“包括历史、人文、社科等领域的书籍。”
张卿总是能在不断的阅读中寻到关于企业运营、品牌提升以及生活态度的注脚: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在体会到文本语境的基础上,从个人角度来出发,柔如丝线,坚如钢针,气质于无形之中,尽显服装之美。
张卿喜欢读《论语》和《道德经》。她认为,从古人的只言片语中,往往能得到更具前瞻性、战略性的启发,而这种收获既是对人生阅历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个人修养的观照和体悟。
随着国际时尚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逐渐开始从实用价值向精神满足跃层。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千篇一律的工业化生产相比,量体裁衣的个性化定制已经成为个人品位与社会地位的标志,必然会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接受并成为日常支出之一,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蓝海市场呼之欲出。(编辑/吕瑞雪)江苏经济报·淮海经济圈出品
聚焦淮海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