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猎雷舰案搁浅的问题尚未拍板,台海巡部门倒抢先一步,主动宣布与庆富公司解除巡防艇造艇合约,并求偿12.8亿元(新台币,下同)。台海巡部门的解约动作,似乎预告了猎雷舰的命运也将步上同一结局。若果真如此,这不仅对前后两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高谈“台舰台造”的*策将是一大打击,并将造成一百多亿元的公帑损失。如此巨大的损失,难道以一句“庆富该死”即能卸责或足以平民怨?
(庆富董事长陈庆男)
近些年来,类似的跨**、跨“朝代”的公共工程弊案层出不穷,主*者在追查时都曾信誓旦旦,扬言要“追查到底”云云;但到了最后,多数弊案却都不了了之,只沦为*治追杀的工具。或者,顶多抓住几个上下其手的“技巧”欠佳而留下破绽的官员,应付一下舆论,却放过更关键的人物。更严重的是,在追究责任喊打喊杀的时候,“朝野”**皆以自己的*治目的为重,不惜为追杀*敌而放话混淆视听,却忘了要完善招标、监督、揪弊及执行的制度。
在这种“重究责、轻执行”的氛围下,台湾民主*治似乎就注定只能在蓝来绿往的弊案中拔河,在“朝野共业”的泥淖中互相抹黑。因此,主*者夸下的多少雄心壮志,最后都以公帑的“认赔杀出”收场;民众则在猎巫打弊的热情过后,只留下无能为力的虚空。拉法叶舰案如此,猎雷舰案如此,海科馆案如此,云林焚化炉如此,大巨蛋案如此,核四厂封存案不也是如此?
台海巡部门与庆富的造船合约,是要打造28艘一百吨级巡防艇,金额共37.5亿元。目前“海巡署”已验收13艘,另有15艘进度落后,经多方催赶未果,台海巡部门只好宣布解约。而猎雷舰计划的总预算是巡防舰的十倍之多,高达亿元,要打造6艘猎雷舰。如此庞大的计划,竟能交给资本额仅5亿元的庆富承揽,而高雄银行竟能为其开立17亿元的履约担保书,在在令人不可思议。
如果帮当局算算这笔帐,今天若此案解约,加上海科馆的联贷,估计公股行库总损失将达亿元。这些,是联贷公股行库埋单,也形同是全民埋单。台防务部门日前公布23人的惩处名单,共计记12过、32次申诫;换算下来,*方记一个“过”,约莫等于6.5亿元。如此高昂的代价,真的是台防务部门随便作势惩处一下,就能交代过去吗?
防务计划或公共工程的弊案及黑幕能被举发揭露,从某个角度看,当然是有意义的事。然而,除了全力打弊追责,还有三个更重要的面向不能忽略:第一,是如何公正调查,还原真相;第二,是如何控制损害,用最小的代价收拾善后;第三,是如何改善制度,避免重蹈覆辙。依这三个标准,检验蔡当局对庆富诈贷案的处理,恐怕无一合格。
以目前的情况看,不论蔡办或台行*机构的态度,都刻意将问题指向马当局时期的招标失当,而无意作全盘的检讨反省。包括雄检屡屡“带风向”的发言和动作,都有意无意地将侦办目标锁定特定对象,而故意宽纵庆富家族,这也使得公正的侦查变得难以期待。从蔡办和*方的处理,则都抱持“脱责”为先的态度,无意思考猎雷舰解约后的接续建造问题。至于猎雷舰停造后,台海*的*力缺口要如何补上,满口大话的冯世宽似乎也无计可施。
揭弊固然重要,但如果当局无法从弊案中汲取教训,进而寻求招标、监督、执行制度的改善,或甚至故意利用弊案来进行*治炒作,结果终将一事无成。廿年来,台湾无疾而终的公共弊案还会少吗?但是,主*者胡乱拍板的*策依然层出不穷,盲目认赔杀出作废的计划也难以胜数,台湾公共建设的质量依然贫弱不堪,这样人们会甘心吗?
本文原载于台湾《联合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