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创新工业革命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在线咨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91170.html

引言

工业革命*治创新既然为经济起飞奠定了一个必要的平台,经济创新任务也就提上了日程。在某种意义上,英国革命一个最重要的秘密就是,所有的英国自由民都要求拥有自由发财的权利,而不仅仅是社会的一小部分人才有发财的专利,谁阻碍了这种意愿,谁就要受到惩罚。

不过,这种个人权利究竟在社会领域和*治领域中被置于什么样的位置,是自中世纪以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个人权利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私有财产的看法而展开的,按照古老的自然法解释,则万物皆为公有,私有财产当然是违反自然法的。

但17世纪英国新兴的思想家们则认为,私有财产与自然法并不矛盾,个人对财产的拥有是人们普遍同意的原则,并以各种成文法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人们认识到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个人能被鼓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并保有自己的财产,社会将会更加稳定和繁荣。亚当·斯密更是提出,人们对个人利益的合法追求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因为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增进了社会的利益。因此,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一种对自己和社会的“双赢”,所以他甚至怀疑那些不是出自追求自身利益的人们的行为是否会有效地带来社会利益。他指出,“我从未见过那些假借为公众谋利之名的人们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因此,社会应当放手让人们自由地追逐自己的利益,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兴旺。

*治结构的变化有利于这些让英国人自由发财的观点占据社会的主流位置,英国民族的活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伟大的工业化运动就此揭开了序幕。

本来英国的商品经济就有一定的基础,在农业方面尤其如此,所以,经济变化率先在这一方面取得了突破。英国农业商品化的程度早就超过欧洲大陆,资本主义农业增大了农业利润,地主的地租收入成倍增加,农场王的利润收入也相当可观。地主和农场主不仅增大农业投入,同时也将其增加的货币收入大量投向工业、商业、采矿业和其他公共事业,农业制余通过金融机构或采用民间借贷或直接投资、购买股票、债券等方式投入工业部门,和工业自身的积累一起形成了工业部门有效扩张所需要的资本积累,从而推动工业部门能够不断地发展。拥有大量地产的沃尔特·斯坦厄普同时在煤炭、冶铁和纺织业中投资,并发起开凿了巴恩斯利运河。英国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发行的“万英镑的股票中,大部分是由地主认购的”。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也释放出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使之流向其他生产部门。尽管在工业化初期,农业人口的绝对数量大为增加了,但与其他部门相比,农业中的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到了非农业部门,这无疑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

农业的资本主义化是英国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强有力的促进因素和前提条件。英国农业的发展在刺激18世纪40年代人口和工业产量的剧增,及18世纪末19世纪初经济增长加速方面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发挥着向工业部门提供粮食、资源、劳动力、资金和消费市场等功能,确保了从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向市场经济结构转变时期的社会稳定。

工业革命在其准备和早期阶段,工业部门必须有与农业收益相比较高的利益,才能使地主和商人愿将手中积累的资金投向工业生产部门,以获取比农业收益高得多的利润。英国农业的连年增长,使得农产品的价格降低。这样一方面使工人的生活费用处于较低水平,为工业给工人支付低工资构筑了基础,也为整个社会的低工资制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使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的费用处于较低水平,为工业支付较低的原料费用提供了基础。这样无疑降低了工业的生产成本支出;在产品售价既定的条件下,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利润的增加。于是,工业的投资和生产都增加了。

然而,工业化生产得以迅猛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激发因素却是英国连年发动的对外战争。这些战争在光荣革命后主要围绕着法国进行,英国为了不让这个大陆最可怕的对手有可能压倒英国,不断地在欧洲大陆寻找盟友对付法国。

而幸运的是,英国在这一系列战争中总是获胜,不断地扩展着自己的海外领地,抢夺了对手的殖民地,占领了世界航海的要冲。不间断的战争需要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英国经过调整的*治机器充分发挥了它在战争中的作用。*府一方面用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输入,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发展,实行典型的重商主义*策;另一方面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战争的经费,鼓励本国工商业的发展。购买股票的民众则从获胜的战争中获利,而这种特殊的发展历程以许多特殊的方式相互作用:*府采购*火刺激了铁、钢、煤和木材行业,国家的巨额开支(估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9%)影响着金融业,而新出口市场的开辟则促进了某些工厂的生产……,在那一时期英国的经济一直都在发展。生铁产量在年仅有6.8万吨,到年猛增到24.4万吨,而且在年进一步增至32.5万吨。

英国的生产率和财富在迅速增长,因而有助于承担皮特及其后继者为支付战费而造成的重负。例如,关税和消费税收人,从万英镑(年)猛增至万英镑(年),而新征收的所得税和助产税的收入,则从年万英镑增加到战争最后一年的万英镑。实际上,英国*府在至年间,从直接和间接税中获得了高达12.17亿英镑的收入,而且它还在保持其良好信誉的情况下,从金融市场继续征集了4.4亿万镑的贷款。

一位著名的英国学者甚至认为,-年英法“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队的胜利,也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胜利”。“在滑铁卢战役以后的一个世纪里,自由经济为不列颠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

源源不断的订单成为英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保障。虽然英国最早进行工业化的纺织业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投入,纺织业的机器并不昂贵,工厂的规模也比较小,但投资于工业企业还是具有相当的挑战性,需要担当一定的风险。前工业化时期的家庭工业所需的传统纺织设备的资本,仅相当于建立一个早期工厂所需资本的很小一部分,18世纪80年代,英国纺织厂的平均价值为-英镑,是家庭工业所需25英镑的手摇纺织机的许多倍。然而,这一切风险由于不断战争而获得的订单大大降低,人们希望通过大规模地生产标准化的产品而获取巨额利润的前景,使得各种投资不断地进入可能获利的新行业。

18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工业制成品提供了另一扩大的国内市场;在海外,伴随着英国殖民地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成为英国的产品销售市场。英国传统的分散于农村的外放制家庭工业,尤其是纺织业,由于生产力低下,从原料的发放到成品的收购周期长,运输不便,工资支出大,资金周转慢,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不能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这一情况下,必须建立集中生产过程、强迫劳动者服从严格的劳动纪律、加快生产节奏、对生产过程实行有效监督的工厂制,进行技术革命,实现生产的机械化,提高生产率。

这样,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棉纺织业由于其自身的种种的优势,终于成为英国工业化的先导部门。作为一种纤维,棉花具有易纺织的特征,其弹性较羊毛和亚麻要强;棉纺织业是一新兴的部门,较少传统行业的束缚,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机器生产;棉布在英国殖民地印度被广泛使用,对英国来说具有广阔的亚洲市场。尽管棉花大部分要依赖于进口,但由于有广大的北美等殖民地为其提供原料,发展棉纺织业是件有利可图的事。无论是*装还是一般民用的服装,对棉布的需求都是巨大的,这种巨量标准化的需求促使了技术革新,并采用机器生产来大幅提高棉布产量。提高生产率的机器首先在纺织业中得到了发明和应用,使该部门首先开始机械化,实现大规模的机器生产。

在年凯伊就发明了飞梭,改造了织布机,使织布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增加了纺纱的锭数。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取代了手工劳动。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进入机械化时期。一批棉纺厂建立起来了。-年,克朗普顿发明了“骡机”,即多锭精纺机,用水力作动力,一次可带动-个纱锭,纺出质地优良的棉纱,提高了棉纱的生产效率,使棉纱成为廉价的商品。年瓦特发明了单动式蒸汽机,年他又发明了复式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突破了以人力、畜力,水力等作动力的局限性,使生产能够越过手工工场制和工厂制的差距,实现生产的机械化。

年卡特莱特得到了动力织布机的专利权,年他建立了英国第一家织布厂。这样,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发明和革新相互推动,在很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英国的纺织业实现了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生产效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产量,使棉布价格大幅下降。其直接后果是,工业化使过去的奢侈品成为了大众消费品。

蒸汽机发明后,迅速地被应用到了纺织业以外的其他生产部门,如采矿业、冶金业中,成为各种机械的动力。机器动力问题的解决,使机器的数量及其功率迅速增加,使生产技术和经济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大工业逐渐形成。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一个突破,它表明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人类由此获得了几十倍于自身体能的能力。

机械动力使交通也随之发生变化,当蒸汽机被用于海上出现轮船,用于陆地上出现火车后,英国的整个经济面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而这一切巨大的改变,使一个新的名词“工业革命”出现了,因为人们无法用另外一个词来表明这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业革命也使农民作为一个阶级在英国永远消失,城市人口很快达到总人口的3/4,并且使所有人口的和阶级的生产消费全部商品化,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使其商品行销全世界。

英国的工业化当然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外部力量支持而得以成功,但它的确是英国持续地对外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同时理顺了内部的执*权力关系,使市场经济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没有英国对外的扩张以及同时实行的重商主义国策,也就不可能有工业革命。持续的对外*事行动使英国的制造业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订单,而日益扩张的市场又极大地增加了商品的需求,这样,商品经济如同一只巨大的魔掌,将资金、生产、销售与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改变着英国固有的经济结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促使英国发生相应的*治变革,这些变革除去英国内战外,几乎是在没有什么暴力冲突的情况下完成的。对英国人来说,自年以来,暴力与*事行动主要是针对外部世界,而其内部的社会、经济、*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则与现代化的进程浑然一体,所以英国人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常常可以十分自豪地说:“我们生来就是这样的。”

学术界一般认为,工业革命是从开始,到年彻底完成的。如果从年英国内战开始算起,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在多年中,英国人在*治与经济方面完成了两大创新:在*治方面创立了以议会为中心的宪*制度,在经济方面则完成了工业革命,由于这两项创新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都具有所谓“结构性和根本性”的价值,因此,过去仅为欧洲“老少边穷”地区的英国才得以扬眉吐气,由一个欧洲的二等农业小国成为“世界工厂”,真正成为了引导现代世界潮流的民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