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曼岛TT [复制链接]

1#

在摩托车界,只要说曼岛TT,几乎所有人都站起来。

曼岛又称马恩岛,是位于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的小岛,是英国的皇家领地。每年的6月,这个地方就会举办一次环岛机车耐久赛。这场比赛全长60公里,弯道多处,是全世界最长的赛道。沿途有街道、山路等等十分复杂的环境。比赛胜负的条件很简单,就是谁用最短的时间跑完6圈的比赛,谁就是冠*。

曼岛跑的不是标准赛道,导致了整个路况比起赛道要复杂许多。而且,由于跑道外没有完善保护措施,摔车非常危险。赛道上摔车,车手滑出赛道的话顶多撞轮胎,或者什么都撞不到,而这里……悬崖峭壁、树木、栏杆、观众……撞到最起码是个骨折。(PS,摩托车比赛中出事故很普遍,但是死人重伤的很少,原因就在于车手们出了事之后是滑出赛道,动能被摩擦力克服,身上护具保护车手不会被伤害,但是护具可以保护摩擦却很难保护高速下强烈的撞击)而在曼岛TT,车手在上坡之后往往扭一下,就出现剧烈的摇晃,原因是那个路是个弧形的坡,车直接跳出去了……配合着平均的时速,掌握不好就会出大事故。

曼岛TT没有奖金,只有荣誉。全世界的高手络绎不绝的前来挑战,依靠的是四个字:荣誉、挑战。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面对这种挑战,赢了自己就是胜利,超越自己,升华自己的心灵。而荣誉,世界最快车手的荣誉。

曼岛TT比赛,是最勇敢者的游戏,是人类勇气与技术的结晶。他代表的,是一种挑战自己的信念,是一种朝着胜利冲锋的旅途。

这个比赛,赛车的平均车速超过公里,最高车速超公里!

这与汽车不一样,因为汽车有减速玻璃,当跑到公里时视觉是跟得上时速的。但是摩托车没有。

这样很危险,至今已有超过人在比赛中车祸身亡,曼岛TT的死亡率达到了1年1人。

它有6个组别分别为:

Superbike超级改装组,全是排量基于各大厂的公升车(改装后)

Superstock原装组,全是各大厂的原装的公升车

Lightweight排气量cc组

Supersport排气量cc组

Sidecar边三轮组cc

Zero零排放电车组别

曼岛TT的速度记录是由新西兰车手BruceAnstey骑著改装的GSX-R赛车,在进行Superbik级别赛事的时候所创下的英哩(.5公里/小时),这项纪录是在SulbyStraight的一英哩长直线跑出来的.

曼岛TT赛事事故合集

02:30

这里介绍一位已经辞世的勇士,16号车手derekbrien(德里克·奥布莱恩)。他在年的曼岛TT比赛中不幸丧生。

曼岛TT的比赛没有任何奖金,是自费参加。车手前仆后继,他们把曼岛TT当成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他们认为在速度这个问题上,生命可以先放一旁……

这个比赛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速度与生命的选择。而对于在场的骑士们来说,这更像荣誉与生命的选择。因为他们眼里已经不知道何为快何为慢了,他们只知道争取时间才是重中之重,他们来到曼岛为的就是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作为一名摩托车手是多么的光荣。

林德尔-宾汉姆,机械师,是个正正经经的赛车技师;他工作的场所,没有F1或者摩托GP那种美女环绕空调宜人的光鲜P房,而是搭建在简陋林间小屋里、帐篷里、大篷车里甚至厢式货车后备箱里的临时车库。

而他的服务对象就是曼岛TT和曼岛大奖赛。

有这样一组数据:从年赛事创办曼岛TT时算起,年岁月里,已经有位车手在这条赛道上中丧生(曼岛TT人,曼岛大奖赛),平均每年死亡2.3人。

年为期6天的曼岛TT赛,死亡7车手。居历史之最。

年的曼岛TT赛上死亡4人、两个月后的曼岛大奖赛让那一年的死亡名单添加到11人(包含1名工作人员、1观众)成为历史最惨一年。

曼岛,常驻人口不足9万,岛民却拥有相当程度的自治权。

曼岛TT每年的死亡人数。闻名世界的荒漠竞速之王达喀尔拉力赛,年创立以来共出牺牲了28位车手。

摩托车界的顶级赛事motoGP,年以来有88人上了死亡名单,不过其中大多数都是80年代安全措施改进之前的悲剧,而且有35人就来自于曼岛TT(motoGP赛事几经改革,曼岛TT在年前属于该赛事),进入21世纪,motoGP仅有4人丧生。而曼岛两大赛,过去的17年时间中也已经出现了59位牺牲者——要知道与每年举办许多站的摩托GP等系列赛事不同,曼岛两大赛都是“嘉年华”式赛事,每年都只举办一次。

曼岛上普通的城市街道甚至乡村小路,这些道路宽窄不一、高低不平、路面质量也参差不齐。整个赛道有超过处大大小小的弯道,海拔高度从0到英尺上下起伏。路边没有缓冲带,甚至有些路段连普通的护栏都没有。比赛没有指定的大厂赞助商,对赛车的改装也没有特别的限制。想象一下开着“肉包铁”的改装摩托车,以公里/小时的平均时速在乡村二级公路上飞驰,在这里最高的速度可以达到公里/小时。

“一个位置错误的灯杆就可能要了你的命,”传奇车手盖-马丁这样形容曼岛TT的危险程度,“洗衣店的外墙,咖啡馆的阳伞,路边垂下来的树杈,这些玩意都能弄死你。”

除了极少部分的职业车手背后有赞助商支持之外(这些人受赞助也不是用来参加曼岛TT赛的),常年混迹在曼岛TT赛场上的人们可能是世界上最穷的一群赛车手——没有美女,没有私人房车,更没有庞大的保障团队,有些人自己身兼赛车手和机械师,日常工作是修车铺的老板。

虽然自6年以来的改革让曼岛TT的奖金数量一路攀升,但是六项主要赛事合计75万英镑的总奖金数以赛车界的标准来看依然非常寒酸。即便如此,每年夏天,依然有来自全世界的车手聚集在这里,他们把能跑一次曼岛摩托车赛当做毕生理想。年中国香港车手张炜安驾驶APRILIARSV4战车出战曼岛TT大赛,成为曼岛摩托赛史上首位华人车手。

张炜安在这里,头顶的树枝间透下来的阳光让地面斑驳刺眼,在这里很难看清楚赛道以及做出判断。

而即使是在疯狂的曼岛TT赛道上,跨斗摩托也是一道特别独特的风景。那是另一种层面的疯狂,坐在跨斗里的辅助车手等于是将人身安全完全交给驾驶员来掌握。

26次问鼎冠*的乔伊-邓禄普,是曼岛之神——“他的操作十分精准,操控力是一流的。”

乔伊-邓禄普曾26次问鼎曼岛TT冠*。伊在爱沙尼亚的一项不起眼的赛事中,泥泞路面旁边的一棵树要了他的命,当初有五万人参加了这位传奇车手的葬礼。他的兄弟罗伯特-邓禄普也曾赢得过5次曼岛TT的冠*,直到他在8年殒命曼岛——那是练习赛中的一次致命的失误。第二天罗伯特的儿子迈克尔-邓禄普选择继续参加曼岛TT比赛,他稳稳地通过父亲撞车殒命的那个弯道,奇迹般地拿下了冠*。

年,在长达16年的女子禁止参赛的规定解除之后,希拉里-穆森和她的丈夫一起参加了曼岛TT,两人几乎同时冲线,希拉里在丈夫身后完成比赛,名列第15位。在她十几年的赛车生涯中,希拉里只出过两次事故,最严重的也只是手腕扭伤。

但是如今的希拉里却丢了一条腿——那是她在退役之后担任赛事巡警的时候受的伤。当时她的执勤位置在兰姆塞发卡弯,一辆失控的赛车没能及时减速,撞断护栏朝她冲了过来,接下来医院里醒来,自己左腿的裤管变得空空荡荡。

曼岛TT对车赛对工作人员和观众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多年来共有30余名工作人员或者观众在事故中丧生。

希拉里退役之后担任工作人员时失去了一条腿。赛道终点附近的火葬场也许是曼岛TT最最与众不同的一处风景,朴素的红砖外墙上钉着一排排铜质的铭牌,上面镌刻着那些在曼岛TT中殒命并在此处火化的人的名字以及他们出事的地点。曼岛TT的所有参与者都是自愿的,但是相信没有任何人会自愿走到这个“终点”。

克劳利一家是曼岛的原住民,曼岛TT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年春夏交界的引擎轰鸣曾是姐弟两童年最深刻的回忆,后来保罗追随父亲的脚步,坐进了跨斗摩托的助手位——4年,克里斯汀失去了自己的弟弟,因为保罗在一次练习赛中没有抓稳扶手。8年起,克里斯汀成为了一名赛事官员,代替弟弟继续投入到这项赛事之中。

焚化炉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1个生命的逝去。位于赛事起点同时也是终点的大看台和比分牌,是曼岛TT难得有“现代机车竞技”感觉的部分,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的观众人数几乎是岛上原住民数量的一半,每年春夏交界的比赛周是曼岛最具活力的一段时间。

年创始之初,曼岛TT曾经是工业革命时代先进机械制造水平的风向标,这种“机械与人”完美结合,超越极限的理念贯穿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后全球工业水平发展的*金年代。直到70年代中期,曼岛TT还是世界锦标赛系列赛(后来的motoGP)中重要的一站。

然而从70年代后期开始,赛车运动逐渐被大厂商、大资本把控,车手的赛车服上贴满广告,技术层面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年,曼岛TT因为不肯调整赛制、修整赛道被开除出世界锦标赛系列赛。此后的40年间这项比赛一直坚持不找冠名赞助商,不提供官方用车,规则不受外界干扰的硬核风格。从技术层面来说,或许缺少资金和大厂支持的曼岛TT早已失去了行业风向标的地位,但是却为真正纯粹热爱摩托车运动的草根车手保留了一片难得的净土。

对于普通的曼岛居民来说,一年一度的引擎轰鸣虽然带来了一些危险和生活不便,但是比起这项赛事对本地经济的贡献与声望的促进,那一点点不方便简直不值一提。1年英国全境口蹄疫大爆发,那一年的曼岛TT不得不宣布取消,据统计这一决定当时给当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两千万英镑。也难怪当年英国*府以安全问题为由提出停办曼岛TT赛事的提议的时候,当地居民会打出“从我尸体上跨过去”这样极端的标语表达反对的情绪。

曼岛摩托车运动协会的理事长保罗-菲利普,6年上任并推行改革,挽救了这项可能面临末路的独特赛事。这位老板尊重传统,同时也有改革的魄力和手腕,上任之后他为赛事签下了新的转播协议,开通了网络视频通道,用到手的资金修整了一部分破损严重的路面,放宽对厂商赞助车手的限制——一切的微调都是为了将这项最纯粹、最接近摩托车运动本质又拥有悠久历史的赛事继续下去。

每一个车手伴随着恐惧、探索、荣耀、自由、死亡、梦想,走完了这条赛道,这是曼岛TT的魅力所在。百年时光的洗礼,曼岛TT绵延起伏的赛道沉淀了太多情感,也见证了太多变迁。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经济全球化,到如今后工业化时代的技术爆炸已经让普通人追不上人与机械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无人驾驶汽车也已经进入了实测阶段,人驾驭车,这种最简单的逻辑概念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之下从本质上受到了极大冲击。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曼岛TT这样的赛事才显得尤为珍贵,这里汇聚的不是顶尖的高科技结晶和可有可无的驾驶员,也不是资本的玩物或者*治宣传的工具,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或是为了寻求刺激,或是为了追求梦想,或是为了家族传承,聚集在这片“最后的赛车净土”上,拼上相对原始的机械原理,驱动座下轰鸣的赛车,与时光竞速,与死神竞技,在旧工业时代的轰鸣声中超越自己。

关于车型,虽然曼岛TT要求市售车辆才能参加比赛,但并不是所车型都能够参加比赛的,这个比赛虽然没有GP那么严格限制,也还是有很多规定的。

总的来讲,参赛车辆要符合FIM,也就是国际摩联的规定(具体到生产年月和型号的哦)。或者TT主办方认可的特殊车型。所以,并不是随便弄个车就可以去跑TT。

上车之后你的命已经不再属于你,一切与你无关,一档破百,二档翘头,三档暴力提速,四档油门到底,五档爆表,六档用命去追逐风和自由;四轮承载生命,两轮承载灵*,当我放下头盔的那一刹那,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耳边只传来引擎咆哮的轰鸣声,若我的世界没有引擎的轰鸣,我的世界没有任何意义!最后,盘一下曼岛TT史上10大最成功车厂

第十位:Aermacchi-18胜

创立于年的意大利厂家Aermacchi对于车迷来说恐怕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它是一家飞机制造商,亦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生产战斗机,*事迷们应该认识他们的M.C.和M.C.。

Aermacchi在二战结束后开始制造摩托车,并曾活跃于曼岛TT的cc和cc组别,并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里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战绩。年,哈雷·戴维斯公司买下了Aermacchi摩托制造部门的50%股份。

第九位:AJS-19胜

曼岛TT赛事诞生于年,而AJS这家英格兰摩托车厂商仅比前者年轻两岁。他们在年推出的第一款车型就已经开始参加年的曼岛TTcc级别赛事,由公司创办人JackStevens亲自驾驶并获得第16名的成绩。年的曼岛TTcc高级组赛事中,一辆AJS赛车夺得冠*,这是曼岛TT史上第一次由一辆cc赛车在cc组别比赛里胜出。

可惜这一家百年老店日渐衰落,如今AJS主营中国厂家代工的cc~cc的小排量车型。

第八位:Triumph(凯旋)-21胜

尽管现在的凯旋是年成立的新公司,但它的前身——年破产的TriumphEngineering公司诞生于年,那时候汽车才刚刚出现在这个世界里,而他们在年推出了第一款摩托车。凯旋在曼岛TT的最辉煌历史,是在年,当时一台Bonneville赛车录得了平均时速.37英里(.63km/h)的最快单圈,这是曼岛TT历史上第一次单圈平均时速突破了英里,因此这一款Bonneville被众多凯旋粉丝认为是车厂史上最佳车型。

当然,凯旋现在还活跃在TT赛场上,而现在所使用的车型毫无疑问是Daytona。

第七位:MVAgusta(奥古斯塔)-34胜

MVAgusta不仅完全称霸了五十到六十年代的MotoGP,而且在同时期的曼岛TT赛事当中也是拥有统治级的实力。在至这二十年间,MVAgusta共取得34次胜利,其中cc组别7次、cc组别5次、cc组别9次、cc组别13次。此后,MVAgusta在赛车界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到4年才以半厂队身份回归摩托车赛事,以F4S赛车参加德国IDM锦标赛。

在MVAgusta最辉煌的时期,传奇车手Gi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