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申河北易县八佛洼辽代三彩陶罗汉 [复制链接]

1#

在河北易县白玉山峨嵋寺八佛洼山洞中当年供奉着许多尊古代三彩陶罗汉像,这里山势险峻,林深路窄,香客稀少,罗汉们在此山洞中净修了千年。

民国初年(年)古董商勾结村民将陶罗汉运至北京售与外国人,旅居北京的日本人寺泽鹿之助最早看到了这些罗汉。德国人贝尔契斯基所从寺泽那里得知了这些罗汉出自易县八佛洼后,几次亲临现场,密谋购买,引起易县官衙的注意,但为时已晚,陶佛像已大部分被窃走,一时未运出的也因村民的争夺而被打碎,现场狼藉不堪;剩余的残躯碎片被运到易县官衙后院,以后便下落不明了。

据日本考古学家原田淑人四十年代在《关于原属直隶省易县的陶罗汉》,一文中记载,有确切下落的罗汉现分散于欧美及日本,计为:大英博物馆一尊、波士顿美术馆一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尊、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一尊、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残像一尊、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一尊、日本松方幸次郎私人收藏一尊,共计八尊。此外,据说古董商和个人手中还有四尊,加起来不过十二三尊。据目前的各博物馆调查和能从各种目录上看到的只不过十尊左右。

近年来又发现一尊辽代三彩罗汉(高厘米),系香港的先生赠送给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此罗汉双手持念珠。从三彩釉色和风格、尺寸推断,应与易县罗汉系同一组。

据民国年修《易县志》:

峨嵋寺百佛洼慈(瓷)佛在县西北五十五里峨嵋寺后,百佛洼,亦称百佛洞或称百佛山、八佛洼,山腰凿石虎,内有大慈(瓷)佛八尊,小慈佛七十二尊,又依山建阁,内有三彩慈(瓷)观音一尊,后为邦人盗去售诸国外,今在英伦者有三,彼邦人士以为唐三彩慈(瓷)云。

据此可知,八佛洼洞内除罗汉外还应有佛像和观音等瓷像,当年应共有八十尊左右,不知县志记载是否可靠。但目前所见到的只有陶罗汉,同洞的其他造像没有见到实物,此外罗汉的数量是十六尊还是十八尊也不清楚。 

目前所见到的这些罗汉,由于没有题记,我们不能确知当年有多少尊及其组合情况。

关于这些陶罗汉的年代,如县志所记和原田淑人所引用的西方文献,由于造像是白色的陶胎,上敷三彩釉,与唐三彩的质地极为接近,所以被认为是唐三彩,但原田氏以为是宋代的罗汉,应该说原田氏的见解是正确的。

 

笔者于年春考察了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费城博物馆等,逐一目睹了易县罗汉真迹。在波士顿美术馆的吴同教授陪同下,才知道该馆所藏罗汉老者像(即原田淑人文章所引用照片)的头部并不是原来之物;这个头部不是三彩而是绿釉的,体积也偏大,从风格分析应是明代的罗汉,估计当年古董商为获利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段。

因三四十年代彩色图片不发达,黑白照片不够清晰,实物观察,头部与身躯的雕塑风格和色差还是很明显的。近年来馆方又将后接的头部取下,换上了依据美华裔厨师为模特塑造的凭想象复原的头部,然亦不尽人意,缺乏原作的深沉和简练。馆内的复原技师也和我们见面,征求意见。

实际上,如大都会等博物馆等所藏罗汉像也有不同程度的修补。

罗汉是闻如来说教而通达,是佛教修行的果位,是侍佛,承宣佛法的人物,因此从释迦身边的阿难、迦叶二弟子,一直到以舍利弗为首、终于阿难的十大弟子(见《翻译名义集》卷一),乃至十六罗汉(《法住记》),进而到十八罗汉、二十四罗汉(《付法藏因缘传》)、五百罗汉等,可以说,无论称弟子、称祖师或是罗汉,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等级区别,无非都意味着修到了罗汉的果位,在美术造型上皆呈比丘相,即所谓罗汉形象。

据记载,唐代的卢楞伽和王维都曾画过十六罗汉,但没有实物遗存;不仅书画,即使是雕刻,还没有发现唐代的单尊的十六或十八罗汉群。十六罗汉是唐未五代才开始流行的,著名的禅月大师贯休(~年)以画罗汉著名,传世的十六罗汉有线刻石雕。十六罗汉增加为十八罗汉也大致在这个时期,苏轼有“十八大阿罗汉颂”,记其谪居海南岛时,从民间得到前蜀简州金水张氏所作的“十八罗汉图”。

唐三彩器首先是冥器,从目前的出土物看,三彩器多为文武官员、贵妇侍女、驼马及仆役、镇墓兽以及生活器具,可以说包括了生活与想象中的各种题材,但佛像和罗汉的三彩器在唐代从没有发现过。

 

但到了宋辽金之际,由于连年征战,铜资源严重匮乏。金代铜禁更严,甚至生活必需品的铜镜也要经官方登记刻款方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佛造像的质地一时花样繁多,除原有的铜、石之外,铁佛像、漆佛像、木佛像、陶瓷佛像、泥佛像,可以说各种质地都有,至今遗存尚多,就是因为缺乏铜的原因。

从上述工艺史的角度可推知,易县的三彩陶罗汉不可能出现于唐代。

从艺术风格上看,易县罗汉像均极为写实,比例准确,细部极有表现力,俨然是以生活中真实人物为模特塑造的。在表情刻划和内心世界表现上还带有夸张性和戏剧性味道,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整体上来说,宋代的美术作品都具有高度的写实性,特别是罗汉像,不论绘画还是雕刻,都是姿态生动,表情夸张传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如江苏吴县甪直镇保圣寺宋代泥塑彩绘罗汉、山东长清灵岩寺泥塑彩绘罗汉,都与易县罗汉有着风格上的一致性。

保圣寺宋代泥塑彩绘罗汉

灵岩寺泥塑彩绘罗汉

从以上分析可知,这些罗汉应是宋辽时代所作,易县一度辖辽,故也可说是辽代之物。辽代虽然是契丹族建立的*权,但绝大多数工艺品还是汉族工匠制作的,这些罗汉也无疑出自汉族艺匠之手,不可片面地认为是少数民族的文物。

龙泉务辽代瓷窑遗址出土三彩菩萨

近年来北京门头沟龙泉务辽代瓷窑遗址出土了数尊三彩菩萨像,据判断也是辽代的作品,这些菩萨像的胎质和釉色也与易县三彩罗汉接近,但据此并不能遽断易县罗汉产于龙泉务,而是表明辽代华北地区流行制作佛教题材的三彩器。但这类大型的陶制品,一般不便于长途搬运,应该是在八佛洼附近烧造的,有待一日发现其确切窑址,则作品时代当更无争议矣。

刊《文物春秋》年第2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