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多次见证重要历史时刻的浅水炮舰
中山号纪念舰
■于童沈业宏
湖北武汉,金鸡湖畔,屹立着一座形似战舰的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弹痕依然在身的中山号炮舰。
这些弹痕来自年武汉保卫战中该舰与日本战机的那场殊死搏斗。那场战斗,中山舰在沉没前再次见证了中国军人面对强敌的不屈与血性。
年10月24日那天,中山舰在武昌金口镇附近水域与日机遭遇。当日机进入军舰火力射程,舰长萨师俊一声令下,所有枪炮一齐开火,日机见状爬入云端,顷刻不见踪影。下午3时整,6架日机从空中直扑过来,对中山舰轮番轰炸,将左舷炸出一个大洞。萨师俊一面命令堵洞,一面组织还击。正在这时,一发炸弹又落在舰艉,轮机长和一名轮机兵当场阵亡。萨师俊被炸断左腿,鲜血直流,他忍痛靠在栏杆上继续指挥。
副舰长恳请医院治疗。萨师俊高喊:“我身为舰长,应与军舰共存亡。”舰体倾覆之际,水兵们强行将他抬上舢舨离舰。日本战机对着满载伤员的舢舨密集扫射,萨师俊等24名官兵壮烈殉国。
对中山舰来说,这是它坎坷复杂的经历中最悲壮的一段航程。作为纪念舰,它不止一次地见证过一些重要历史时刻。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朝于宣统二年(年)向日本三菱工厂订购的浅水炮舰。排水量吨,装备着英、德、瑞士制造的各种口径火炮8门;以煤为动力燃料;全舰可布置兵力多人。
随着清政府大厦垮塌,永丰舰渐渐与中国革命有了交集。
年,袁世凯称帝复辟。孙中山发出讨袁宣言,停泊在上海的永丰舰通电起义。
为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永丰等7艘军舰南下广州,加入护法舰队。
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它载着孙中山先生和舰上官兵英勇反击,粉碎了陈炯明扼杀革命的阴谋。有史学家研究发现,孙中山此后创建黄埔军校,东征北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许多思路都发端于这个时期。
年,孙中山逝世。广州革命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
年,它作为见证者,目睹了蒋介石制造的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这起事件,表明蒋介石在彻底叛变革命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这些历史事件,高频率地出现在同一艘战舰上,让中山舰最终成为一代名舰。
20世纪90年代,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中山舰被打捞出水,经过修复之后重见天日。年,中山舰纪念区和中山舰博物馆建设工程开工,数年后正式对外开放。
自此,中山舰便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向人们展示着昔日仁人志士自强不息,不断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奋斗的精神。
背负历史启示未来的铁甲舰
定远号纪念舰
■程志强刘石欣
走近停泊于威海湾畔的定远号纪念舰,就走进了一段带有悲壮色彩的历史。广阔无垠的黄海海面,体形高大的铁甲舰,让人不由想到甲午海战的风云激荡。历史与现实在定远号纪念舰上交汇,向人们呈现着一连串厚重的启示。
定远舰是写入中国近代史的巨舰之一。它于年下水,年服役,是当时西方先进造舰技术的结合体,吸收了英国和德国两型战舰的优秀设计,由德国一家造船厂制造。其体形庞大、铁甲坚固,装备着各型火炮22门,艏艉各有1门毫米口径的钢箍套炮。它曾被中国近代科学家、企业家徐建寅誉为“似可列于当今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
也正因此,定远舰服役后,曾作为北洋舰队的旗舰,率领编队巡弋在广阔海域,出访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等。
年的黄海海战中,面对航速高、机动性强、火炮射速快的日本联合舰队,定远舰及其他北洋水师战舰与敌人展开激战。面对日舰的围攻,定远舰“各将弁誓死抵御,不稍退避”。在管带刘步蟾指挥下,定远舰与其他战舰相互策应,一次次重创敌舰,在自身付出很大代价情况下,迫使日军战舰撤离。
在后来的刘公岛保卫战中,定远舰遭到日本鱼雷艇偷袭。受重创搁浅后,定远舰还在用克虏伯副炮还击,击毁日军一艘鱼雷艇。最后时刻,定远舰被北洋水师自行炸毁,“以免资敌”。
从“第一等之铁甲舰”到最后的“自毁”,定远号铁甲舰的命运让人在唏嘘之余也深入思考。它带来的启示有很多。启示之一,“盾”好还要“矛”尖,悍将更需利器。一个国家必须不断发展本国军工企业,如此才能始终握有制胜的利器、重器;启示之二,不仅要“钢”多,“气”也要足。战胜敌人的最根本力量在于精神,只有敢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断焕发血战到底的强大精神力量,才能最终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启示之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能战才能止战,善战才能胜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定远号铁甲舰像长鸣的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安不忘危、强军不怠;它也像一座丰碑,铭刻着炎黄子孙敢于亮剑、殒身不恤、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也正因为如此,年4月,依据史料按1∶1比例复制建造的定远号纪念舰问世,从刘公岛附近海域驶入威海湾畔,锚泊于此。定远舰也由此开始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向华夏儿女传递着“练兵不怠、忘战必危”“军强才能国安”的道理。
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巡洋舰
阿芙乐尔号纪念舰
■张佳琦喻润东
在圣彼得堡附近的涅瓦河畔,停泊着一艘巨大的军舰——阿芙乐尔号纪念舰。在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人眼里,这艘巡洋舰最吸引人的地方或许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识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十月革命的“历史见证者”。
年,沙俄圣彼得堡“新海军上将”船厂建成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缓缓滑入涅瓦河中。3年后,它正式服役,不久就与一场大战迎头撞上。
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参加了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战场上的失利,使遭受重创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蛰伏。
年11月6日夜,停靠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政委别雷舍夫接到了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配合赤卫队发动起义,夺取政权。很快,该舰拔锚起航,随即控制了尼古拉耶夫桥,确保了赤卫队向市中心开进时道路畅通。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上午,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电台播发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向全世界宣布苏维埃已经掌握了政权。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了“十月革命”的开始,也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深深镌刻进历史中。
作为纪念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还有一段悲壮的历史。
年,德国入侵苏联,炮口直指列宁格勒。波罗的海舰队接到命令:全部舰炮集中火力支援列宁格勒重要地段的守卫部队。此时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已时过境迁,舰炮射程基本够不到敌军。水兵们把舰上的主炮一门门拆下,组成了一支共有9门火炮的“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把阵地由水上搬到了列宁格勒城郊。
停泊在港口内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只剩一门主炮作战,无力抵挡德军的狂轰滥炸。危急时刻,它选择了自沉于港湾之中,这使得这艘纪念舰的荣耀底色中多了一份宁死不屈的悲壮。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军民将其打捞了起来。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被送回母港喀琅施塔得造船厂进行维修。两年后,它作为纪念舰向游客开放。
在21世纪的舞台上,这艘百年老舰仍坚守着它的“战位”,向人们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以国家名义保留下来的战舰
胜利号、贝尔法斯特号纪念舰
■宋琢高群
“长相”迥异的胜利号和贝尔法斯特号是英国较为出名的两艘纪念舰。
从艏楼到舰艉,从船身到桅杆,从地板到天花板……目光所及之处,胜利号风帆战列舰的木质构件随处可见。加上3根高高的主桅杆、面积很大的风帆和上百门大炮,“木质战舰时代”的舰船特点被该舰诠释得淋漓尽致。
对该舰的经历稍加回顾,就会发现,它是一艘名副其实的战舰,曾以旗舰身份参加过韦桑岛、圣文森特角战役等多次海战。在此期间,该舰数次转服预备役和退役,又多次在改装后重返战场。
年,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它作为纳尔逊勋爵的座舰,指挥英国舰队一举击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确立了英国海上强国的地位。
由于屡次建立功勋,又有与纳尔逊并肩作战的经历,它没有遭到大多数战舰那样最终被拆解的命运。
年,胜利号风帆战列舰被移至干船坞存放。
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是英国第二艘以国家名义保留下来的战舰。这艘巡洋舰以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市命名,排水量达到吨。
上世纪20年代,美、英、法、意、日等国展开新一轮造舰竞赛。贝尔法斯特号就是英国的参赛作品之一。该舰将主炮数量增加至12门,口径为毫米。
凭借强大的火力,贝尔法斯特号服役后四处征战,参加了不少知名海战。年,贝尔法斯特号与其他英军舰船一起,击沉了德国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
年,它作为护航舰,参加了航母编队对德国仅存的战列舰提尔皮茨号的攻击。同年6月,它又赶赴英吉利海峡,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担任东部火力掩护群的指挥舰,向德军岸防阵地发射了数千发炮弹。
年,该舰退役,被定位为纪念舰得以保存。
起始就打上“纪念”印记的风帆护卫舰
宪法号纪念舰
■张伟李志强
在美国波士顿,有一条红砖铺就、蜿蜒3公里多的街道。波士顿16处历史文化遗迹,被这条路像串珠般穿在一起。在这串珠链上,最后一颗珠子,是一艘被叫作“宪法号”的战舰。
宪法号战舰由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为其命名,取此舰名是为了纪念于年生效的美国宪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从刚开始就是一艘纪念舰。
宪法号战舰是木壳三桅风帆护卫舰。它满载排水量吨,拥有38门不同口径的火炮,航速能达到24千米/小时,可搭载数百名水兵作战。
尽管起初的命名就使该舰带有一定纪念色彩,但在实际使用时,它同样也得在海战场上拼杀。在年开始的美英战争期间,该舰前后参加了40多次海战。在一对一的战舰较量当中,它屡次战胜强大对手,一度被误以为侧舷包裹着铁甲,被美国民众称作“老铁甲”。
年8月,宪法号风帆护卫舰与英国军舰在波士顿外海开战,重创英舰并导致其沉没。同年12月,该舰在巴西外海与英国军舰展开激战,以死亡34人的代价击毙击伤英军人。
美英战争结束后,这艘舰退役,停泊在港口,等待着拆解。当时,一名诗人写下的诗歌《老铁甲》被报纸登载后,唤起了人们对这艘战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