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们相约不再生育,直到最后一个人死去 [复制链接]

1#

说到保护环境,大部分人都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毕竟我们没有去砍伐森林,没有把污水直接倒入河流,没有捕杀小鸟,没有开办污染严重的工厂……所以,水土流失好像跟我们没关系,几个物种灭绝对我们没有影响,臭氧层有个洞我们看不到。我们照常起床、吃早餐、工作、下班逛街、陪孩子、看电视,生活一切如常。

是的,年以前复活节岛上的人是如此,曾经的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上的人也是如此。《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社会是在各种选择中走向生存还是灭亡的。

复活节岛之所以为世人所知,是因为其巨大的石像,石像的“平均”高度为13英尺,重量大约在10吨左右,有的石像头顶还有一个把重达12吨的巨石帽子。古人如何凭人力完成?所以有人说是外星人所为,种种猜测让这个岛屿成为一大景点。讽刺的是,复活节岛最终陷入灭亡的命运,与这些石像也无不相关。

大概公元年,人类开始来到复活节岛定居,因为岛屿的地理环境并不好,土壤不算肥沃,农耕与捕捞海鸟、鱼类、贝壳,都只能勉强维生。他们的农耕极为艰苦,虽然如此,岛民们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塑造石像的历程。

他们砍伐大量的树木,动用大量的人力,消耗大量的粮食,将石像立起来。不同部落之间的首领还在互相攀比。直到有一天,岛上最后一棵树被砍倒,岛民们没法制作独木舟、用树皮制成拖石像的绳索。同时,真海豚和金枪鱼从岛民们的餐桌上不见了,只剩下一些近海的鱼类可以捕捞,而陆鸟也彻底地从他们的饮食结构中消失了。复活节岛逐渐成为目前所见的不毛之地,众多物种由于过分捕捞、滥伐森林和鼠类掠食从而惨遭灭绝。

大多数野生食物也绝迹了。因为没有可以出海远航的独木舟,岛民们不可能像刚上岛时那样以捕捉海豚为食。由于缺乏树冠保护土壤和作物远离太阳的暴晒、减少水分蒸发和狂风暴雨的危害,农作物减产。

资源不足的时候,战争不可避免。饥荒和人类冲突接踵而来,最后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剧。年,岛上仅存人。现在的复活节岛成为旅游观光胜地,谁也想不到,这里曾经森林覆盖,有着人类文明。

古人曾经付出极大的努力来生存,却又以极大的愚蠢毁灭了一切。

比复活节岛更出名的是玛雅文明,看完玛雅人灭绝的历史,感慨万分:生存是人类的第一要义。古人曾经付出极大的努力来生存,充分显示出人类的智慧与勇气。但同时,却又以极大的愚蠢毁灭了一切。

”在维京社会最终濒临崩溃之时,首领们发现自己孑然一身,已没有任何追随者,而特权赐予他们的最后一项权利就是成为最后一个饿死的人。“

曾经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文明在这个地球上出现又消逝了:“岛民是全部丧生于一场巨大的灾难,还是人口逐渐凋零,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独自伴随着记忆又生活了许多年?一情形确实发生在洛杉矶附近的圣尼克拉斯岛,岛上的印第安人几乎全部死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女人独自生活了18年。最后的汉德森岛民是否一代又一代终日在海滩流连,希望能看到独木舟再次驶来,一直等到对独木舟的记忆也淡忘了?”

书中所写的那些最后岛民们为活命想出的种种对策使后人既感佩服,又倍觉心酸。当社会濒临崩溃,或许,最后的岛民已经绝望,于是相约不再生育,直到最后一个人死去。

读到此处,已经是泪眼婆娑,为古人,为那些绝望死去的人。

好在,现代人开始尽量避免这一结果。很多国家意识到保护森林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是,有的国家意识到并做到的,有的却没有。比如,澳大利亚是第一世界国家中森林面积最少的,但仍在继续砍伐林木,出口到日本。日本也属于第一世界国家,森林覆盖率却是世界最高(74%),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说到日本,这个国家真是让人无法小瞧。仅仅从这份年山林奉行做的记录就可见一斑:“这片林地面积约为2.平方英里,共有棵树,其中棵树呈弯曲或多结,棵树生长良好。这棵树中,78棵为大型针叶树(66棵良好),树干长24—36英尺,树围长6—7英尺;棵中型针叶树(棵良好),树围长4—5英尺;棵生长良好的小型针叶树,树干长6—18英尺,树围长1—3英尺,预计于年砍伐;另外棵小型针叶树(棵良好),预计于年后再砍伐;棵中型山脊针叶树(棵良好),树干长15—18英尺,树围长3—4英尺;15棵小型山脊针叶树,树干长12—24英尺,树围长8英寸至1英尺,预计于年砍伐;棵小型山脊针叶树(棵良好),预计于年后再砍伐。棵橡树(棵良好),树干长12—24英尺,树围长3—5.5英尺……”

任何一个国家的崩溃,其他地区的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为了减少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偏见,作者还将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两个国家做了对比,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二者环境有所差异,但更多的差异来自社会和政治体系。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到两个国家未来的不同:多米尼加共和国大多是讲西班牙语的欧洲后裔,欢迎和吸引欧洲移民与投资人,最后这些移民与投资成为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经济支柱,而海地多数为讲克里奥语的前黑人奴隶,同时,年后,海地的政策对移民和投资多加限制。

这些政治经济政策又对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多米尼加共和国还进口丙烷与液态天然气做燃料用以替代森林木材。相形之下,海地的一贫如洗迫使它的人民不得不继续仰赖砍伐森林制成的木炭作燃料,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对所剩无几的森林资源的破坏……而一个社会崩溃的前奏常常就是环境的恶化。

与古代社会不同的是,现在地球上的各个国家联系更为紧密,任何一个国家的崩溃,其他地区的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比如中国。鉴于中国辽阔的面积和庞大的人口,光是排放到海洋与大气层的水和空气就会影响到其他国家。

作者在最后提出了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为什么有些社会会毁于他们自身做出的灾难性决策呢?第一个原因是群体因没有预见危机而铸成大错,第二个是没有觉察已经发生的问题,第三个就是理性的恶行。

理性恶行”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对我自己有利,对你和其他人都没好处”——换句话说就是“自私”。

前两个问题好解决,第三个问题需要人类克服自身的缺陷。所以,看到那些不顾禁令修建起来的高尔夫球场、为了一点补偿费非法把森林卖给伐木公司的村民、无知地放生对生态系统有害的动物的所谓善人……有种绝望的感觉。

作者在书的最后表达自己谨慎的乐观,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比较实用,因为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不需要我们去植树造林,不需要去为民请命,只需要从小事做起,就可以帮助人类社会减缓走向崩溃的速度。比如:减少攀比、浪费,比如:尽量选用环保材料制成的用品,比如:购买那些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的商品。

点击

或许,人类还是有希望的吧。

之前看到一条新闻:他一个人花36年造了一座原始森林,养活了成群的老虎和大象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年,16岁的印度男孩JadavPayeng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在他出生的地方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AssamRegion),洪水卷来无数的蛇。洪水过后,成千上万的蛇全都奄奄一息瘫在岸边,而这样的景象改变了他的一生。“那些蛇全都因太热而死去,因为当时的沙洲并没有树木遮盖。我坐在岸边抚摸着已干枯的蛇的尸体,不由自主地哭起来。这像是一场大屠杀。我去信政府的森林管理部门,询问能否在沙洲上植树,他们回复沙洲上什么都种不了,只说我可以尝试种种竹子。那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我完全没有支持,但最后我还是做到了。”

52岁的Payeng慢慢述说当年。谁也没想到,当年干涸的沙地,到了今天已是一个占地公顷的茂盛森林。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鸟兽,还有鹿、犀牛、老虎、大象,很多频临绝种的动物都在森林里找到安身之地。这样的动物天堂花了Payeng整整36年的时间,独自一人就只从一颗种子开始,然后,他锁定了这就是他终身的职务。过去几十年,Payeng从不间断地每天种下数株幼苗,据估计,他已栽种过万棵树木。

或许,人类还是有希望的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