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画卷波澜壮阔。但是人类在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自古至今,帝国霸权的兴盛之路各不相同,其衰落原因却似曾相识。
《圣塔菲协定》
公元年4月17日,哥伦布与伊莎贝拉女王在圣塔菲城签订《圣塔菲协定》,哥伦布得偿所愿,历史从此改变。
《圣塔菲协定》中关于哥伦布权益最核心的两条内容如下:
“海洋的领主陛下从此赐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以‘唐’的贵族封号,委任他为所发现的海岛和大陆的司令,在他逝世之后,这个封号和属于他的所有权力将由他的继承人继承……哥伦布被封为所发现和夺得海岛和大陆的总督,为了管辖每片发现土地,有权选出管理者……”
“所有的交易商品,无论珍珠、宝石、黄金和白银、香料或其他货物……凡在司令管辖区内购买、交易、发现或夺得的,他都有权得到十分之一的利润……其余十分之九的则应呈献给陛下。”
以今天的视角,哥伦布从西班牙王室获得巨大的风险投资。但成功的背后是哥伦布贪婪的野心、精心的准备、执着的坚持,和运气。
15世纪的西欧,为了绕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的陆上贸易通道,航海探险寻找新航路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伟大事业,许多国家和个人因为航海探险一夜暴富,挖到第一桶金的是葡萄牙和他们支持的航海家、殖民者。
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哥伦布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从小热爱航海冒险的他精心准备了自己的“向西航行”航海探险计划,从实施到成功,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
在今天看来,哥伦布也是绝对的励志哥。哥伦布曾经游说过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但都被拒绝。
年,再次被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拒绝后,失望的哥伦布来到西班牙碰运气。通过一位公爵的介绍,哥伦布把他的计划递到了伊莎贝拉女王手中。但是由天主教神甫和天文学家、法学家,以及宫廷官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经过长达四年的审议评估,否定了哥伦布的计划,理由是哥伦布计算错误,海洋航程实际距离将远远超过哥伦布所提供的数据,这又一次沉重地打击了他,之前若昂二世拒绝投资也是这个理由。
实际上哥伦布的计划也确实不完善不准确,比如他认为向西航行个经度,也就是半个地球就可以到达印度和中国,但事实上需要个经度。但是一个风险计划是不可能完全精确的,实际上,除了计划本身的可行性和吸引力之外,宗教问题也是哥伦布面临的一大阻碍。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欧洲的地理学,尤其是天主教会还是流行传统的“天圆地方学说”,认为整个地球是一个平面,欧洲处于这个平面的最西边,要向去东方的中国和印度,只能往东走。
但是哥伦布“向西航行”的计划是建立在古希腊文明“地圆说”的基础之上。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的这些学说,已经有不少人相信地球是圆的,哥伦布就是其中一个坚定支持者。事实上,当年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们坚信“地球是圆的”。
在罗马教皇眼中,“地圆说”就和后来哥白尼的“日心说”一样是“异端邪说”。所以,女王特别委员会中的神甫坚决反对哥伦布的计划,即便当年的探险家和征服者都担负着传播基督教的使命也不行。
西行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再次被拒绝的哥伦布感慨,却没有放弃。
年11月底,在格拉纳达附近的一个军事要塞圣塔菲城,收复格拉纳达的伊莎贝拉女王,又一次召见了哥伦布。特别委员会重新审查了他的计划,再次遭到拒绝,理由是哥伦布提出的要求过高,特别委员会认为,哥伦布只是一个平民,不应该得到贵族头衔。
此时,历史的车轮已经来到了年的春天,哥伦布已经四十多岁了,十几年的融资努力一直碰壁。他还要坚持下去吗?
每次看到哥伦布四处碰壁,我总想起李白的《行路难》,我改了几个字送给哥伦布。
葡萄美酒多金币,锡盘木筐盛橄榄。
投杯停手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投向若昂惹航校,女王召见少头衔。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西行难,西行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想,哥伦布一定和当年的李白心有戚戚,如果两人在穿越中相遇,一定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没有放弃的哥伦布决定离开西班牙,再去法国寻找贵人,他不知道,好运即将来临。
当时西班牙商业中心塞维利亚最大商号的老板陪女王最亲近的财政顾问路易斯·桑坦赫拜见了伊莎贝拉女王。他们向女王说明,哥伦布航海探险的费用并不算高,一旦成功将能获取最大的利润,并承诺借款给国王夫妇作为哥伦布的航行经费。
当伊莎贝拉女王派人去找哥伦布时,他正在已经离开圣塔菲城了,女王派去的人追了6公里才把他带回王宫。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讨价还价之后,年4月17日,双方终于签订了《圣塔菲协定》,贵族头衔、殖民地司令和总督、财富。哥伦布和西班牙即将获得他们想要的一切。
美丽新世界
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87名船员分乘三艘小船,带着伊莎贝拉女王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一路向西。两个月之后的10月12日凌晨,哥伦布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把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思是“救世主”。哥伦布认为自己已经到达了印度,于是称这里为印第安群岛,称这里的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让西班牙既高兴又紧张,因为葡萄牙一直在盯着。于是赶紧请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公开发出宣告晓谕说:“我已将哥伦布已经寻获及正在探寻之新地,全托付给了西班牙管理。”
果然,葡萄牙人认为这是对葡萄牙利益的严重侵犯。之前葡萄牙一直把“殖民地扩张”和“传播天主教”这两件事,看作自己的独家特权。教皇的宣告,等于取消了葡萄牙的独家特权,葡萄牙除了向教皇极力抗争外,和西班牙的关系一时剑拔弩张,要大打出手。
亚历山大六世见此情景,只好出面调停。年5月4日,教皇作出决断:“双方以子午线为界,线西归属西班牙,线东归属葡萄牙。”同时又加授西、葡两国一项新的“保护传教”特权——即:两国在各自归属范围内,有宣传天主教的“权利”,包括任命主教和划分教区的“权利”。这也就成了后来葡萄牙顽固地坚持他在东方(包括中国和日本)掌有“保教权”的由来和所谓依据。
哥伦布的航海带来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航海时代,对于现代西方国家和世界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之后的十年中,哥伦布又三次向西航行,寻找中国所在地,可是到死他也没能找到中国在哪里,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的是一片新大陆。有人说,哥伦布数学不灵光,计算路线不准确,才没有找到中国,对此,大家当一个段子就好,不论他计算是否准确,他向西航行的路线要到达中国,都绕不过发现美洲。
直到哥伦布死后的第二年,他的同乡,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阿美利哥·维斯普西在考察这片被当时欧洲人称之为“亚洲”的地方,才认识到这是一个他们从来就不知道的新大陆,于是阿美利哥的名字也就被用来命名了这片新大陆——美洲。
此后,西班牙帝国凭借着先进的武器,不断入侵美洲,以野蛮的方式掠夺资源和财富,大规模捕杀印第安人,给印第安文明带来了灭顶之灾。
伊莎贝拉女王资助哥伦布航海探险获得巨大回报,仅仅一纸教皇敕令就极大提高了西班牙的政治地位。
在伊莎贝拉女王和哥伦布之后,西班牙继续大力支持航海、探险和殖民征服,在女王的外孙查理五世和曾外孙费利佩二世时期迎来高潮。
麦哲伦环球航行
年,发生在印度的第乌海战中,葡萄牙军队中有一位士兵叫费尔南多·麦哲伦,就是他在日后率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年出生的麦哲伦有着传奇的一生。在大航海时代,他的一生都与海洋为伴,并为航海探险献出了生命,他于年4月27日在菲律宾处理岛民内讧时被岛民砍死,活了41岁。
年麦哲伦随葡萄牙征服者阿尔布克尔克进攻马六甲,停留期间,麦哲伦从当地人了解到,香料群岛东面还是一片大海。而且,他的朋友占星学家法力罗也计算出了香料群岛的位置。据此,他猜测大海以东就是美洲,而他也坚信地球是圆的,可能从此,他便有了要做一次环球航行的伟大想法。
在马六甲期间,麦哲伦还被奖赏了一个当地土著战俘作为自己的贴身奴隶,麦哲伦给他起了一个葡萄牙名字:恩里克。这个叫恩里克的马六甲土著从此一直在跟随麦哲伦四处征战,并学会了葡萄牙语,他将在麦哲伦环球航行到达菲律宾时充当翻译。不知道这是不是麦哲伦为环球航行做的准备。
年,麦哲伦回国途中触礁,被困在一个孤岛上,直到年才等到援救船只,上级了解这一情况后,将他升任为船长,并在非洲军队里服役。
年,再次回到家乡的麦哲伦开始向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申请组织船队去探险,进行一次环球航行。可是,国王没有答应,国王认为东方贸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必要再去开辟新航路了。
年10月20日,被拒绝的麦哲伦来到了西班牙塞维利亚,受到了当地司令官巴尔波查一家的盛情款待。席间,巴尔波查了解到37岁的麦哲伦还没有妻子,就小声地说:“您看我女儿怎么样,愿不愿娶她为妻?”麦哲伦满脸通红,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巴尔波查看到麦哲伦的窘态,哈哈大笑了起来,不仅把女儿嫁给了麦哲伦,还向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举荐了麦哲伦。
年3月22日,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即卡洛斯一世)召见了麦哲伦,麦哲伦献给了国王一个自制的精致的彩色地球仪,并提出了环球航行的计划,一代雄主查理五世很快就答应了资助他。
年,麦哲伦组织了一支五艘船组成的船队,以特里尼达号为旗舰,另外还有圣安东尼奥号、康塞普逊号、维多利亚号和圣地亚哥号,随行船员人。
得到消息的葡萄牙国王害怕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会帮助西班牙的势力超过葡萄牙。于是,他派人在塞维利亚不断制造谣言,还派了奸细打进麦哲伦的船队,准备伺机破坏,暗杀麦哲伦。
麦哲伦还未出行,就已经险象环生,也预示了环球航行路途凶险。8月10日,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启航,向西出发。在12月13日到达巴西里约热内卢,一切顺利。
年1月10日,船队来到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湾,船员们以为到了美洲的尽头,可以顺利进入新的大洋,但是经过实地调查,发现那只是一个河口——这就是今天位于阿根廷与乌拉圭之间的拉普拉塔河口,它是世界上最宽的河口。至此,也还顺利。
3月31日,南美洲进入隆冬季节,于是麦哲伦率船队驶入圣胡利安港(在今阿根廷中南部圣克鲁斯省)准备过冬,麦哲伦的麻烦也来了。
4月7日,由于天寒地冻,粮食短缺,船员情绪颓丧、发生叛乱,三个船长联合反对麦哲伦,要求麦哲伦去谈判。麦哲伦假意派人去送一封同意谈判的信,趁机刺杀了叛乱的船长。
5月22日,“圣地亚哥”号沉没。好在麦哲伦在圣胡利安港发现了大量海鸟、鱼类还有淡水,饮食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但是,航海探险家殖民掠夺的底色也开始暴露。麦哲伦发现附近有当地的原住居民,这些人体格高大,身披兽皮。最特别的是他们的鞋子,这些原住民把湿润的兽皮套在脚上,上至膝盖,雨雪天就在外面再套一双大皮靴。麦哲伦称他们称为“大脚人”,并以欺骗的方法抓捕了两个“大脚人”,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船舱里,想作为献给西班牙国王的礼物。也不知道最后国王看到没有。
8月天气转暖,麦哲伦率领船队继续沿着南美洲东岸向南航行,两个月之后他们到达了南美洲南端一个充满暗礁的海峡,这就是后人所称的麦哲伦海峡。在年巴拿马运河建成前一直是重要海上航线。
麦哲伦率领船队沿麦哲伦海峡航行。船队发现海峡两岸的土著居民欢喜燃烧篝火,白天青烟缕缕,夜晚一片通明,就像对麦哲伦船队的欢迎仪式。麦哲伦很高兴,便把海峡南岸的陆地命名为“火地”,这就是如今的火地岛。
经过20多天艰苦迂回的航行,船队终于穿过密布沟岔、纵横长达公里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当时被称为“南海”的太平洋。
在穿越海峡之前,装载粮食最多的圣安东尼奥号逃走并返回西班牙,这没有阻挡麦哲伦的雄心。但是麦哲伦不知道的是,这艘上不堪艰苦逃回西班牙船员为了逃避责任,就说麦哲伦已经背叛国王,年轻气盛的查理五世愤然放弃了对麦哲伦家庭的供给,导致麦哲伦的妻子儿女尽皆饿死。
当然麦哲伦本人更不知道的是,他随后也将在年4月战死于菲律宾,只剩下最后一艘船和18名船员历经艰辛回到西班牙起点,由此才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壮举。
也许麦哲伦感动了上帝,长达1.7万多公里,耗时多天的穿越太平洋之旅,竟然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于是,麦哲伦给这片汪洋起了一个吉祥的名字——太平洋。
麦哲伦首次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证明了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水域,为后人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根据航海日志,麦哲伦船队在横渡太平洋时,曾经路过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岛上的土著人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赤身露体,然而却戴着棕榈叶编成的帽子。这些土著人很热情,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和双方的误会,麦哲伦船队武装人员开枪打死了7个土著人,并放火烧毁了土著人的几十间茅屋和几十条小船。为什么今天我们说西方文明发展和财富积累,建立在野蛮残忍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这件“小事儿”足以证明,上亿被贩卖的非洲黑奴的命运也足以证明。
年3月16日,船队到达现今的菲律宾群岛,并在苏禄群岛登陆。继续向西回到西班牙的航程已经尽在掌握,麦哲伦已经不着急了,于是在菲律宾开始推行殖民主义的统治,进行军事演习,传播天主教,寻找香料群岛,插手岛民首领之间的内讧。在这期间,他的奴隶恩里克充当翻译,起了关键作用,也让麦哲伦死于岛民内讧。
拉普拉普雕像(前)和麦哲伦纪念碑(后)
年4月27日,麦哲伦带领60多人乘三条小船前往麦克坦岛去传教,却被拉布拉布族长率领的岛民阻止,爆发麦克坦岛之战。麦哲伦在战斗中被标枪刺中,又被追上来的岛民砍死,伟大的航海家为了他的事业殉道。
但是麦哲伦船队还是坚持一直向西经由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回到了西班牙,历时三年,最终完成了从起点回到起点的环球航行。
麦哲伦环球航行有着许多重大意义。比如在科学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人类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航行、探险和殖民征服,同样意义重大。
麦哲伦环球航行,开辟了从美洲到亚洲的跨太平洋新航路,并与葡萄牙人开辟的大西洋-欧洲-印度洋新航路,以及印度与东南亚之间原有的航路衔接起来,形成了全球海洋航路,大大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贸易、文化和人员的交流。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成为可能。先发的欧洲列强依靠强盗基因,首先获利,凭借全球航路殖民侵略、掠夺资源、抢占市场,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国家”。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的发展和发达,根源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简单的强盗逻辑,美国今天管它叫“实力地位”和“基于规则的秩序”。当然,我们的杨委员霸气回怼:“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时至今日,年过去了,美国、北约在俄乌冲突中的种种行径,本质上还是这一套强盗逻辑。
科尔特斯的殖民征服
在西班牙殖民扩张进程中,除了哥伦布和麦哲伦,有几个强盗探险家功不可没,第一个是科尔特斯。
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加勒比海群岛就逐步变成了西班牙王国的殖民地。西班牙政府为了开发殖民地,以赠送土地和分配印第安奴隶来招揽西班牙人前往美洲。在那个风云变幻、野蛮生长的年代,免费的土地和奴隶对普通人有巨大的吸引力,许多平民和没有继承权的西班牙贵族子弟因为这个原因到美洲冒险。
科尔特斯就是一个没有继承权的小贵族子弟,但是,他曾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法律,也算是一个文化人,文化人成为强盗更可怕。
年出生的他,年来到西印度群岛的西班牙岛(今海地岛)。科尔特斯曾经在岛上做过农民和公证员,后来成为当地乡绅。
年,科尔蒂斯跟随贝拉斯克斯参加了征服古巴的战争。贝拉斯克斯被指派为古巴总督后,科尔特斯因功被任命为财政官,并与贝拉斯克斯的小姨子结了婚。他后来还当选过古巴圣地亚哥的市长。这期间,他听说墨西哥的一些城市拥有巨大的财富,充满了黄金和珠宝。
在利益的驱使下,年,科尔特斯变卖家产组建探险队。年,率领多人的探险队在墨西哥东海岸登陆,入侵阿兹特克帝国。无知者无畏,科尔特斯根本不知道他将要征服的阿兹特克有数百万平方公里和上千万人口,而且阿兹特克人非常勇猛、残忍、善战。
不得不说,科尔特斯有着许多令人羡慕的品质,他有勇气、决心和智慧,情商很高、善于谋略,他有很强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军事指挥能力也很优秀,他还是一个出色的天主教布道者。
在此后的五年时间,科尔特斯为世人上演了征服阿兹特克的精彩剧本:装神弄鬼挑拨离间、射人射马擒贼擒王、攻心为上坑蒙拐骗、集中兵力以少胜多、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在地球的另一端淋漓尽致地在实战中演绎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他利用刀剑大炮等先进武器进行降维打击;他利用天花病毒进行生化战争;他利用黄金和权力引诱敌人叛变;他利用宗教笼络控制人心。
五年间,他摆平了多次内部叛乱,也摆平了他的上级兼连襟、古巴总督贝拉斯克斯卸磨杀驴的围剿;他征服了阿兹特克人,灭亡了阿兹特克帝国,建立起新的西班牙殖民地。
他的很多征服行为,在后人看了都是充满荒诞的精彩故事,如果都写出来又是一个长篇小说,这里介绍两个,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搜索脑补。
他曾经用神明使者的身份骗取了阿兹特克人的欢迎,又采取欺诈手段囚禁了国王,控制首都,“挟天子以令诸侯”,竟然在微妙怪异的氛围中和平控制阿兹特克帝国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平衡被古巴总督派兵围剿科尔特斯的时候才被打破。
科尔特斯发现印第安人十分害怕马匹和大炮,他就制造舆论战,让阿兹特克人相信马匹和大炮都能够单兵作战,在印第安人当中制造恐惧。科尔特斯连传播天主教都利用马匹和大炮,他对酋长们说如果不改信基督,不向西班牙国王臣服,就让马和大炮消灭他们。那些印第安酋长们竟然真被吓得拜倒在科尔特斯脚下请求宽恕,发誓抛弃他们的信仰皈依基督教,永世永生效忠西班牙国王。
科尔特斯把被征服的阿兹特克帝国殖民地命名为新西班牙。
年,科尔特斯指派阿尔瓦拉多率兵征服了包括今天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墨西哥南部在内的玛雅王国,并成立西班牙殖民地“危地马拉王国”。至此,科尔特斯被西班牙国王任命为美洲总督,管理他征服的土地。
年到年,科尔特斯北上,到达北美洲西海岸,探索了今天的南加州部份,并将其命其名为加利福尼亚。
年,63岁的科尔特斯在西班牙病死。他被后世的西方学者认为是对印第安人最好的征服者之一,美国人麦克·哈特写了一本书《影响历史进程的名人排行榜》,很值得一读,但是我完全不认同他在书中把科尔特斯排在第63位,更不认同他竟然把文盲探险家、印加帝国征服者皮萨罗排在第62位,支持哥伦布探险的伊莎贝拉一世都排在这两个征服者后面。
皮萨罗是怎样征服印加帝国的呢?
请看下集《帝国霸权兴衰史(4)皮萨罗蛇吞象征服印加,西班牙殖民菲律宾》
往期回顾:
帝国霸权兴衰史(1)首尝大航海时代红利,葡萄牙帝国崛起
帝国霸权兴衰史(2)西班牙: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为何崛起就分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