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怎样根治马说文学
前不久我在某个站看到一些“文人”互相对骂,互相攻击,大有不把“你”置之死地而后快绝不善罢甘休之气势。那气势比当年抗美援朝 还要雄赳赳,气昂昂,那些骂人的文字生动且鲜活,如流水般顺畅,通俗又易懂;并且引经据典,几乎达到无懈可击的程度;不过,当我去看他们的文章时,那些文字却生硬、呆板、霉涩加上难懂,还故弄玄虚地哲理道理一通,那观点简直是三岁小孩都能够说出。当然也可能是我没文化看不明白吧。我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现代文人们?“骂人”的文字如此鲜活生动,为什么文章就不鲜活生动了呢?看来我们的文人的心思不是用在写作上面,而是用在了互相攻击对方上面去了。记住:文学再高尚,也需要读者能够读懂。
泰戈尔的诗歌朗朗上口,口语化,通俗化;雨果的文字平实浑厚,也大众化;马克吐温的文字,诙谐幽默一看就明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字深度,但也让人一看就明白。而我们现在的一些所谓文人好像不写得你看不懂,就显示不出他的文学细胞一样;或东拉西扯乱说一通,最后来个草草收场的结尾,其结果的所谓文学作品越来越没人看。我很明白地预言:如果中国的文人们再这样下去;文学迟早会变成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以前听到一个作家的名字,年轻人都会肃然起敬。现在呢?现在他们可能会:哦,哼!作家嘛,作出来的家。所以还是把那些“骂人”的文字功底用在你的文章上面去吧!就不用担心他们对你不敬了,就不用担心没人看你的文章了。
现在的文学作品谁还在看?年轻人?老年人?抑或是中年人?还是小孩子?我实话实说,现在看文学作品的不是年轻人,也不是中年人,更加不是小孩子和老年人在看。如果真是这些人看,那一定也是你们这些文人当中的。可我们文人们为了显示自己,对其他的文人不屑一顾,所以有些文人们也不再看别人的“文学作品”了。甚至有些在孤芳自赏,自我封闭,就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其他的都是垃圾。于是某些“作家”开始挖空心思用一些名字叫漂亮的文字堆成一篇叫文学的东西。还在互相地攀比。
你用了个“优美”,我就来个“美丽”;文字一个比一个漂亮;可且内容的意义却是空洞的。挖空心思地去找那些名字叫“漂亮”的文字,却让读者读起来如嚼白蜡,无味,不知道其所云。“思念”泛滥,“爱情”也在泛滥,读不明白的“诗歌”也在泛滥,看不懂的“文学”也在泛滥,“优美”的文字也在泛滥,我什么都读不懂,我什么都看不明白,我读懂了泛滥,我看明白了什么叫泛滥,我知道了什么叫泛滥成灾。其实这些都是文学垃圾。当然了,这些作家可能是为了叫金钱的东西而作的吧!所以他们不能不泛滥了!
韩寒(声明:非是炒作他。)之所以受到那么多的年轻人爱戴,绝非是因为他长得帅,而是因为他的文字“帅”。他的文字鲜活生动又形象,最重要的是他还具有正义感,对一些文人们缄口不言的事件,他就敢“胡言乱语”、“大言不惭”。这,年轻人能不崇拜、不爱戴他吗?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没有偶像了,(除了那些港台明星)尤其是文人偶像,现在出了个韩寒,他们怎么会不爱他呢?又怎么会不崇拜他呢?是的,我承认中国的文人们有太多的潜规则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永无翻身的机会了。可也不能“窝囊”到连保护自己的“领地”的勇气都没有啊?现在的文学作品就是在漠视当下,远离现实,逃避责任,互相推卸,而且只会“窝里斗”,这样的文学作品能唤醒读者的心灵和灵*吗?这样的文学能不名存实亡吗?本文已经分页:【1】2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