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博士配小脚有缘无分真爱3年利益婚姻终两散 [复制链接]

1#

民国时期是一个风雨飘摇、风云变幻的特殊时期,它是最好的时代,它也是最坏的时代。之所以说最好是因为民国时期真的出了很多的人才,当然也出了很多的渣男。最为有趣的是,民国的人才和渣男多数时候是紧密相连的结合体。一个人在*治上、外交上、文学上等等可以成就非凡,可是偶尔翻开他们的感情史也是一样精彩纷呈!比如我下面将要说的这位--顾维钧。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从年到年,五六十年间,顾维钧担任过无数的外交职务,驻美大使、驻法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外交总长、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等。到了晚年,他又以十七年心血完成了长达十三卷,万字的巨著《顾维钧回忆录》。

诚然顾维钧先生是位出色的爱国外交官。他本身的传记,就是现代中国的一部出色的外交史。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顾维钧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半个。

但是,如果我们了解顾维钧先生的感情史的话,我们就会发现顾维钧先生的感情史和他的外交史一样精彩纷呈!

严格说来,顾维钧有过四段感情。第一段感情是属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种,而女方还是有着“三寸金莲”的小脚姑娘;第二段应该是真爱,女方是外交总长女儿,他们最终也开了花结了果;第三段女方家世显赫,长得不漂亮,最后也是一拍两散收场;第四段脾气相投、性格相合,相伴终老!

留美生配“小脚”未婚妻注定有缘无分

先说顾维钧先生的第一段感情。

说到顾维钧得先说其父。顾维钧的父亲顾晴川是晚清第一任交通银行总裁。在光绪末年的时候,顾晴川由家乡江苏嘉定来到上海,当了上海道尹袁观澜的师爷。顾晴川本是青衣一衿,家境清寒,为了维持生计,只得到上海来作小吏。顾维钧从小聪颖过人,4岁时入私塾读书。12岁跟了父亲来上海读书。不久,便考入南京市育才中学。

当时同在袁观澜幕府的,还有一人,叫张衡山。此人的文字修养不及顾晴川,但他有一种罕见的本领,就是能看相。道尹衙门中的大小官员,不少人他都看过,据说十分灵验。那时袁观澜之子袁履登和顾维钧同在育才读书,两人很要好,课后常一起在衙门里玩。张衡山说,这两个孩子都非等闲之辈,惟履登不正,将来恐怕难有善终(后沦为汉奸);维钧将来则一帆风顺,富贵双全。张衡山就常常买些点心给他们吃,但内心真正喜爱的只有顾维钧,对于袁道尹的儿子,不过敷衍而已。

张衡山对于顾维钧并非单纯地喜欢,他是看中顾维钧这个人,想让顾维钧做他的女婿。后张衡山就托人为顾维钧和其女做媒。严格说来其实顾家能够和张家结为亲家算是高攀,所以顾晴川也就欣然答应了这门亲事,而顾维钧当时还小自是没什么意见,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任由双方家长订了婚。

后顾维钧在育才中学毕业后因顾家没有能力让顾维钧继续接受教育,于是顾晴川便打算让儿子学习商业。可是,张衡山知道此事后,大家反对,因为他认为顾维钧是个可造之材,将来必成大器,所以顾维钧这个准岳父没有丝毫犹豫就果断决定自掏腰包资助顾维钧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继续学业。我们要知道圣约翰学院可是一所贵族学校,学费更不是一般人能掏得起的,但是张衡山却不惜血本。后来,顾维钧大学毕业,张衡山更是变卖祖产,又继续供他赴美留学。不得不说张衡山这个准岳父对顾维钧可谓是仁至义尽,而顾维钧也不负众望,在校成绩名列前茅。

后顾维钧在美学业完成归国,此时适逢民国初建,留美学生在国内甚是吃香。顾维钧一到上海便到上海拜见岳父大人,衡山大喜,设宴招待。准女婿越来越有出息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张衡山却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什么问题?就是顾维钧越有出息,见识越广,和女儿之间的差距就越大。要知道现在已是民国,不是大清的天下了,更不在是“女人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了!

宴席期间,顾维钧向岳父提出要见见未婚妻。那时风气初开,大家闺秀不能随便抛头露面。虽然岳父应允,可是无奈女儿却羞答答地躲在房内,死活都不肯出来。这令受过西方教育的顾维钧大失所望,他觉得他的未婚妻太不大方,而且他也觉得未婚妻的一对“三寸金莲”有点不时髦了。

再赴海外获博士学位

年,16岁的顾维钧剪辫易服,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选择了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顾维钧的老师约翰穆尔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他以一个外交官的标准来要求、培养顾维钧。顾维钧在学校成绩非常优秀,曾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校刊《瞭望者》的主编,这对于一名留学生是非常难得的。在校的学习,为顾维钧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业尚未完成,令顾维钧感到为难,他准备拒绝来自北京的邀请。当他把这一情况告诉导师约翰穆尔,约翰穆尔却不同意他的选择。约翰穆尔对顾维钧说:你学习外交就是为了为国报效,眼下有这么好的机会,你应该抓住。于是他让顾维钧把《序章》拿给他看。看过之后,他告诉顾维钧:单独的《序章》写得就很好,就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来答辩。在导师的理解和支持下,顾维钧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于年启程回国赴任。多年后,顾维钧回忆起导师时说:约翰穆尔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年,顾维钧赴美留学时,还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而8年后他回到中国时,已是一位风度翩翩的英俊青年。

遇真爱过河拆桥逼准岳父、未婚妻退婚

年,顾维钧在哥伦比亚获得博士学位后归国,在其回国后不久,在其准岳父张衡山的引荐下,顾维钧北上去见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后顾维钧在留美博士的资格,在唐手下作了一名外交部三等秘书。

那时的顾维钧翩翩少年,公干之时时常初入达官贵人的娱乐场所。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唐绍仪的女儿唐宝玥。唐宝玥没有出过国,对国外的新鲜事物向往已久,所以他平时最喜结交留学生。在两人的慢慢接触中,英俊的顾维钧不知何时打动了这位唐大小姐的放心。自此以后,二人形影不离。也正是有了这层关系,顾维钧开始步步高升,没多久已经官至外交部情报司长了。

而远在上海的张衡山之知道女婿越来越出息了,却并不知道他的这位乘龙快婿马上就要成为别人的女婿了。后张衡山给顾维钧发电报让其回上海举行婚礼,可是迟迟不见顾维钧回电,后来才得知顾维钧和唐宝玥之事。张大怒,并写了一封信痛斥顾维钧的所作所为。

唐绍仪阅信后也是勃然大怒,当即把顾维钧找来训斥一番,并令他即可返回上海。可见,当时已为国务总理的唐绍仪还是一个人品不错的人。可是,无奈他的宝贝女儿知道此事后,死活不干。她已出家向要挟,可是奈何其父仍不为所动。后来,她又威胁父亲说要去八大胡同去做皮肉生意,并且还要挂上现任国务总理小姐玫瑰的金字招牌。这下,唐绍仪无论如何也忍不了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同意顾维钧和唐宝玥的婚事。

可是作为国务总理唐绍仪不可能自己亲自去过问这件事。于是他打了一个电报,给淞沪护*使(警备总司令)何丰林,叫他负责顾维钧退婚一事。

何丰林原是一个大老粗,奉到国务总理的命令如何敢怠慢?于是亲自带了百名士兵,跑进张公馆,找到张衡山,逼他立刻写退婚书。衡山向来不畏强暴,愤然地对何丰林说:“顾维钧不是东西,我当然不要他做女婿,退婚可以,但我不能受你的威逼,你带了大兵包围我的住宅,太侮辱我了。”何丰林拍桌子大声地直嚷:“你不退婚,我公事上怎么交代?我官做不成,和你拼命!”此时,衡山的女儿,顾维钧的未婚妻,突然勇敢起来,跑出来对父亲说:“爸爸退了婚,我们认错了吧。”何丰林兴高采烈地把退婚书拿走了。衡山长叹一声:“我只会看相,不会看心。”不久便抑郁而死。张润娥万念俱灰长斋念佛,在陆家观音堂落了发。

何丰林把退婚书送到北京后,不到一个月,于年顾维钧与唐宝玥便在北京饭店举行规模宏大的婚礼。郎貌女势羡煞了多少青年男女!从此,顾维钧在北洋*府中的*治地位,又更稳了一层。不久便被派往伦敦,充任中国驻英公使去了。

年,顾维钧再度出任国民*府外交部长,在上海知悉张润娥生活清苦,特地写了一封忏悔信,附送一笔5万元的款子,派人送到陆家观音堂。张某把款子和信原封退还,她修行20多年,已到了不动凡心的地步,此是后话。

据说岳丈唐绍仪字少川,顾维钧也是字少川,翁婿同名,因此也曾在民国时期传为佳话。顾维钧和唐宝玥婚后感情笃深。年,顾维钧出任美国公使,夫人唐宝玥一同前往,同年他们的长子顾德昌在美国降生。

可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三年有余。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当人们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顾维钧却正在为爱妻的去世深深悲痛。在年有一场疫病席卷全球,今天被称作西班牙流感。唐宝玥不幸染病去世,留下了一儿一女。

而此时的顾维钧只有31岁,时年深冬,顾维钧到达巴黎参加历史上有名的巴黎和会。当时列强把中国的地位看得很低,而我国也只能沦为第末一等,只有两个席位。后中国五位代表又因排位问题产生了矛盾,且随着和会的进行矛盾不断升级。

经过一番周折后,最后决定由顾维钧代替王正廷发言。也正是这次发言,使顾维钧就中国山东半岛问题做了一次缜密细致、酣畅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等方面有力地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在他的雄辩面前,日本代表完全处于劣势。也正是因为这次雄辩,使年纪轻轻的顾维钧在国内外一举成名,而这次雄辩在中国外交史上更是意义非凡。

可是,当时的事实是“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是没有尊严可言。尽管当时顾维钧妙语连珠、立场坚定。可是,无奈列强根本不给你讲理的机会。在和会的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独自担当起了为中国作最后努力的职责,一直坚持到合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然而,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最后无奈之下,在征得陆征祥的意见后,顾维钧选择了拒签来表明中国的立场。而这次的拒签在中国的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说明中国没有退让,敢于向列强说“不”。此后,顾维钧在外交上更是如鱼得水,成绩斐然。

利益婚姻注定一拍两散

年,经历了巴黎和会的顾维钧一时蜚声内外、名声大振。此时的顾维钧正任国联理事。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华侨号称“亚洲糖业大王”*仲涵的女儿*惠兰。这位*小姐虽然是英伦华侨第一巨富的女儿,可是她长得却并漂亮,但是却善于打扮。她之前曾嫁过人,前夫是英国一位爵士,但是婚后没多久丈夫就死了。

而这位*小姐对顾维钧早就仰慕已久,顾夫人去世后她就疯狂地开始追求顾维钧。可是,顾维钧觉得她虽然很有钱,可是长得并入好看因此迟迟犹豫不决。后顾维钧还专门找一人来算两人的姻缘,那人说佳偶天成。于是,两人便在伦敦举行了婚礼,开始了各取所需的所谓婚姻关系。

后因某些原因,顾维钧被国民*府通缉,又是这位*小姐为丈夫跑前跑后,用重金敲门才使顾维钧又得以重新成为了中国*界的红人。*惠兰女士精通几个国家的语言,婚后和*府活跃于国际*坛上,处处都能为丈夫助一臂之力,顾*婚后生有二子。

最终,顾维钧和*惠兰的婚姻还是没有维持下去,30年后,两人劳燕分飞。或许是因性格原因,或许是其他的原因。关于顾*的这段婚姻,*惠兰写的《没有不散的宴席》中有更为详细的记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严氏理家顾氏最爱

顾先生的最后一位夫人是严幼韵女士。严女士是一位出身上海富商家庭的大家闺秀,早年为复旦大学的“校花”,也是上海交际场中的名流。她的第一任丈夫杨光泩是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法博士,留美时,也曾任《中国留学生月刊》的主编,只不过比顾维钧先生晚10年。回国后曾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教授,不久进入外交界。那时的杨光泩与任外交总长的顾维钧接触较多,彼此交谊颇深。因此,夫人严幼韵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认识顾维钧先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杨光泩出任驻菲律宾总领事。不久,日*占领了马尼拉,杨光泩先生以身殉职。严幼韵女士与杨结婚后生有三个女孩。严幼韵女士小顾维钧20岁。

婚后,严夫人对顾先生关爱有加。在顾先生看来,在他的四位夫人中,他最喜欢的是严幼韵女士。严幼韵与杨光泩的三个孩子后来自然也成了顾维钧先生的三个继女,他们早年丧父,顾维钧视他们为己出,三个女儿对顾先生如同亲生的父亲一般。长女杨蕾孟,资深编辑,曾任美国著名的双日出版社的总编,并亲自编辑出版了不少有影响的书,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回忆记录就出自她之手。次女杨雪兰是有成就的企业家,现任美国通用公司的副总裁。通用公司在上海投资生产的别克轿车项目就是由她促成的。三女杨葸恩,在房产开发中成绩卓越。

严幼韵是位善于理家、精于治家和好客的女主人。顾、严作为继父、继母,对双方各自子女来探拜,一律欢迎,不分彼此,一视同仁;对故旧亲朋的造访,殷勤款待,礼数周致。婚后的严幼韵把主要精力倾注在照顾丈夫的生活琐屑上。为他备大量的中英文报纸;同他聊天,让他身心愉悦;陪他散步,让他恬静怡然;为他安排牌局,供他消遣取乐。牌局的定率出入甚微,顾维钧视它为“统战”。他打牌从不算牌,不扣牌,十必九输。有人表示礼貌,让他当赢家,他绝不接受,总把钱塞在输家的手中。

严幼韵熟知丈夫有晚眠晏起的习惯,考虑到晚餐到次日早餐有十多小时不吃东西,怕影响他的健康,每日凌晨3时必起,煮好牛奶放在保温杯中,还附上一张“不要忘记喝牛奶”的纸条放在床边,温馨地督促,呵护有加,百分百地充当了“好管家、好护士、好秘书”的角色。顾维钧在九十六岁高龄时,还完成一万一千页的口述回忆录,历时十七年,是与严幼韵的精心照护息息相关的。晚年过着“不忮不求,不怨不尤,和颜悦色,心满意足”的生活。大儿子顾德昌感动地说:“如果不是她(指严幼韵),父亲的寿命恐怕要缩短二十年。”顾维钧晚年在谈到长寿秘诀时,总结了三条:“散步,少吃零食,太太的照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